“西城小哥”成新名片,這場雙向奔赴啟示了什么
(資料圖)
原標題:“西城小哥”成新名片,這場雙向奔赴啟示了什么
“紅墻”之外的西長安街街道,穿梭著一群“藍衛士”——來自各大快遞和外賣平臺的騎手小哥。他們在工作之余,積極發揮“哨兵”職責,將各類情況問題實時向街道報告。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盤活既有資源,成立了一批“小哥驛站”“小哥加油站”。一場火熱的雙向奔赴,讓“西城小哥”逐漸發展成“西城大媽”之外的又一平安建設名片。
這一基層治理的創新,透露著“1+1>2”的巧思。一方面,騎手小哥走街串巷,工作半徑與居民網格高度重合,堪比一個個“移動探頭”。從無人收拾的垃圾,到多天未拉開的窗簾,他們可能比社區工作人員更早發現種種問題和情況。隨手一拍,隨時報告,大大縮短了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時間。另一方面,騎手小哥天天風里來雨里去,工作十分辛苦,相關部門依托分揀中心、快遞點等場地建立服務驛站,保障大家“餓了有熱乎飯、累了能歇歇腳”,有效提高了靈活就業群體的組織感歸屬感。
從現實來看,這種真心換真心的工作實踐,確實產生了良好收益。有社區民警坦言,自從“西城小哥”加入,轄區治安環境明顯改善,成為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優秀社區。不少小哥自信心更強,不乏佼佼者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黨建引領,有效推動了“管理變量”轉化為“治理增量”。當然,也要看到,新就業群體流動性較高,行業新老交替快。在初期探索的基礎上,如何將經驗制度化長期化,讓“西城小哥”成為吸納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的樣板,還值得相關方面繼續探索。
小小社區,千頭萬緒,管好社區“小事”就是助力城市“大事”。一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就體現于此。過去這些年,北京樹立起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持續探索黨建引領的有效路徑,成果有目共睹。從長遠來看,“1+N”模式中“N”的數量是可以無限擴大的。從社區居民,到騎手小哥;從街邊門店,到附近單位,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可以被動員、被納入。如今,慢慢叫響的“西城小哥”品牌是一個啟示,期盼更多地方舉一反三,持續做大共治共享的局面。
集眾智、匯眾力,相信這種常做常新的加法,將進一步拓寬社區服務的范疇,有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讓北京這座超大型城市更加和諧宜居。(崔文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