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看:火速“入圈”賣蛋白粉 兩男子動起了歪心思
隨著全民健身的持續火熱,蛋白粉逐漸從專業領域走進了大眾視野,不少健身人士通過食用蛋白粉以補充營養。儀征兩男子也瞄準了這一商機,火速“入圈”,但他們銷售的所謂蛋白粉并非正規廠家生產,蛋白質含量遠遠低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長期服用可能造成機體組織生長修復緩慢,危害身體健康。近日,經儀征市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審理后,對二人判處刑罰,并被處以三倍懲罰性賠償。
網購不結塊蛋白粉
其含量遠低于國家標準
【資料圖】
對于熱愛運動的人而言,蛋白粉常常作為氨基酸補充食品。一般而言,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用開水沖泡蛋白粉,其蛋白質含量越高的,結塊則越大、越多,反之則結塊小,甚至是不結塊。
2021年2月,一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購買了一款蛋白粉,很快就發現了問題,這款蛋白粉用開水沖泡之后根本不結塊。消費者懷疑自己買到了假的蛋白粉,于是聯系網店老板討說法。網店老板倒也爽快,對消費者進行安撫之后,對已售的蛋白粉作退貨賠償處理。
此時,網店老板吳某和李某的心,也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因為他們手中,攥著一份該蛋白粉的檢驗報告,顯示其中蛋白質含量僅有15.8%和13.4%,遠低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50%。
該收手嗎?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他們猶豫了。因為十幾萬元的貨款已經花出去了,他們決定掩蓋真相,繼續上架銷售蛋白粉,直至案發。
模仿網紅蛋白粉
口味相當,質量卻懸殊
吳某和李某從事運動營養食品銷售代理工作已經多年,也曾銷售過多種“網紅”產品,生意卻一直不溫不火。二人為了擴寬市場想盡了法子,也曾上網直播試圖模仿主播帶貨,卻始終收效甚微。
一個偶然的機會,二人了解到某品牌檸檬氣泡味、芝芝桃桃口味兩款乳清蛋白粉在健身人群中非常受歡迎,是名副其實的“網紅”,二人感覺找到了商機,一拍即合決定轉賣蛋白粉盈利。
因為品牌影響力太大,二人想著,如果僅僅只是做該品牌的銷售代理,利潤空間太低,便決定另起爐灶,自己干總代理,開發產品。他們輾轉找到之前合作過的一家供貨公司,吳某和李某提出外包裝、口味等要求后,該公司為他們獨家定制了兩款與網紅口味類似的蛋白粉產品。
這款定制的乳清蛋白粉進貨價為65元一罐,轉手便能賣出90元至125元不等的單價,讓二人頓覺“前景光明”,他們琢磨著可以大干一場,便在2021年1月花費十余萬元購入貨品,并在電商平臺進行推廣銷售。但是,他們對產品質量卻沒放在心上,既沒有完備的進貨手續,也沒有向供貨商索要質量合格證書等資質證件。
產品上架不到一個月,陸續有客戶反映蛋白粉質量不合格。在這種情況下,吳某和李某置消費者權益與身體健康于不顧,硬著頭皮繼續采取欺詐宣傳的方式對外出售。當年7月,吳某甚至繼續購進849罐用于銷售,這些涉案蛋白粉被銷往全國各地,銷售金額計人民幣74944元。
貪小利吃大虧 被判刑并處以3倍賠償
案件被移送至儀征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為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有效提高市場主體守法經營意識,2022年底,儀征市檢察院對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以銷售偽劣產品罪追究二人刑事責任,并對其判處三倍懲罰性賠償。
法院審理后,對檢察機關的訴求全部予以支持,當事人吳某、李某被判處支付3倍懲罰性賠償金共計22萬余元,并在緩刑考驗期限內被禁止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該案中,犯罪分子瞄準了健身愛好者對蛋白粉這類保健食品的高需求,盲目逐利,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根據法律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生產經營者對其提供的標簽、說明書的內容負責;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與其標簽、說明書的內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銷售。”該案承辦檢察官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挑選商品時,盡量選擇與市場價格相當的商品購買,切勿因貪圖便宜購買了不符合標準的商品反而失錢傷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