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肉包鐵”事故高發,最可怕的是對違法“不當回事”-世界消息


(資料圖片)

原標題:“肉包鐵”事故高發,最可怕的是對違法“不當回事”

今年以來,本市電動自行車事故同比上升三成,市交管部門也在持續加大對“肉包鐵”的管理。不過從本報記者調查看,不少違法騎行人對交警執法并不理解,被處罰教育時或反唇相譏,或滿嘴“片兒湯話”,事后依然明知故犯、我行我素,不當回事的心態十分普遍。

或公然闖紅燈,或隨意逆行,或強行猛拐沖上便道,這些年,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隨處可見,其他道路主體苦其久矣。眾所周知,由于先天結構限制,電動自行車防護性很低,而在車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對這種體型小、速度快且悄無聲息的交通工具,許多正常行駛的機動車往往不能及時反應。可以說,“肉包鐵”橫沖直撞、不守交規,不僅會將騎行人自己置于危險境地,也是道路公共安全的“不可承受之重”。從這個意義上說,交警加大路口執法力度,既是對法規的有力落實,也是守護交通安全的必要之舉。

法律規定明明白白,慘痛教訓歷歷在目,為何很多人還是明知故犯、抵觸執法?其中既有客觀因素,也少不了主觀誘因。從相關報道看,在電動車出行大軍中,“通勤族”和外賣騎手占大頭,對于分秒必爭的他們來說,就算知道危險,一看上班要遲到、訂單要超時,就顧不上有無闖燈、是否逆行。而且,出于僥幸心理,也覺得危險不一定落在自己頭上。此外,囿于執法力量不足,交管部門對于非機動車的管理一直相對寬松,即便看到有人非法橫行,也多半批評幾句,很少真罰重罰。一邊是有限的震懾力度,一邊是法不責眾的普遍心理,一來二去也加劇了組團違法的“破窗效應”。這不,此前有網友曬出因違法騎行吃到的罰單,沒想到評論區最多的評價并非“注意安全”,而是“小心交警”。這樣的腦回路令人哭笑不得,也折射出漠視心態讓執法帶普法的示范效應大打折扣。

道路安全關乎公共利益,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對組團違法更不能聽之任之。有效規制電動自行車行車亂象,關鍵還是打破“法不責眾”的社會心態。從現實來看,好言好語很難勸出守法意識,必須加大處罰力度,倡導隨手抓拍,以罰到痛處倒逼守法自覺。處罰不是目的,讓更多人補上安全一課才是重點,所以違法背后的交通難題也需正視。此前有相關調研顯示,在本市道路交通規劃中,存在騎行不友好等痛點。要么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分流不合理,要么劃好的非機動車道,卻停滿了機動車,讓非機動車“無路可走”。而且,個別主干道與輔路的分叉口較少,過馬路往往得爬天橋,騎車更費事,也刺激了選擇逆行。總之,管好橫沖直撞的“肉包鐵”是一項系統工程,整體上還應建立有效的慢行系統,循序漸進,標本兼治。

道路交通網的安全有序,需要每個節點都守規矩。把法治意識挺在前頭,標本兼治,共同發力,才能守護大家的出行安全。(雨馨)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