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才“基因密碼”,激活鄉村振興“源動力”
(資料圖片)
原標題:破解人才“基因密碼”,激活鄉村振興“源動力”
“借助人才紅工坊搭建的與村集體經濟合作的平臺,不僅能夠擴大食用菌這個特色產業生產,更實現了與家鄉群眾共同致富的目標”。近年來,靈川縣堅持人才引領,立足本地產業實際,將人才服務與特色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在全縣組建12個“鄉村振興人才紅工坊”,人才服務平臺延伸至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振興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備要素和重要資源。從諸多地方的鄉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來看,歸根到底,幾乎都離不開人才。實踐證明,只有將人才振興擺在突出位置,才能推動鄉村振興良性發展。當前,某些地方尤其是基層一線出現人才引不來、育不強、留不住、用不好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各地區要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把人才振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密鑰”,破解“引才密碼”“育才密碼”“用才密碼”,激活鄉村振興“源動力”。
破解“引才密碼”,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長材靡入用,大廈失巨楹。”把有實用、能實干的人才引進來,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環。營造海納百川、廣納賢才、求賢若渴的“引人”氛圍變得尤為重要,因此,要強化頂層設計,優化政策環境,應進一步落實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倍增計劃”等政策方針,為“引才”創造更好條件,為“成才”開拓更大空間;要創新激勵機制,綜合運用好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就業創業服務補貼等創業扶持政策“工具包”,有效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從政策、后勤保障等“多頭并發”,“量身定制”人才政策,破解“引才密碼”,推動從“引鳳筑巢”到“筑巢引鳳”的雙向動態良性循環,按下人才引進“快進鍵”。
破解“育才密碼”,激發鄉村振興“熱動能”。“致治之要,以育才為先”。鄉村振興,田間地頭是“陣地”,蓄好人才的“源頭活水”,才能使“陣地”的“補給”源源不絕。農業產業發展專業性較強,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電子商務等涉及多個方面,需要復合型人才。再好的人才,引進來不持續培育,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因此,要聚焦以優勢產業鏈為主攻方向的現代農業體系建設需要,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育形式和載體,搭建校企合作、產業研發合作等平臺,加快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的農業人才;要聚焦農業產業特色,推動人才下鄉、技術下鄉,培育打造一批懂農業、愛農村的專業化農村人才隊伍,激發鄉村振興“熱動能”。
破解“用才密碼”,激發鄉村振興“新態勢”。“天下多才,在所用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最關鍵的是要匹配“人才相適”的產業集群。鄉村振興非一日之功,甚至比脫貧攻堅難度更大、涉獵范圍更廣、時間更長,唯有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把人才用起來、用得好,才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因此,要以產業為支撐,把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讓人才特長與工作崗位精準對接,充分發揮人崗相適“疊加效應”;要根據人才的能力、性格、意愿安排好工作,讓不同領域的人才在基層發揮出實際作用,做到“沉下心去,抬起腳來”,以自己的腳步丈量鄉村振興的道路,帶領鄉村農民共同增收致富。引來“金鳳凰”,用好“金鳳凰”,方能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效應,實現人才最大價值。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唯有努力破解人才“基因密碼”,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實施,廣闊的農村才能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大撲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