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義務宣講運河沿線紅色故事

“大運河見證了中國悲壯的抗戰史,運河沿線活躍著很多抗戰力量。”23日,儀征退伍老兵、紅色文化宣講人李臣星趕至市區運河畔96歲抗戰老兵朱揚人的家中,記錄他在運河沿線抗戰的口述資料。李臣星已多次登門拜訪,朱揚人是他十多年來尋訪到的300多位抗戰老兵中的一位。


【資料圖】

大運河畔參軍入伍

李臣星介紹,1943年朱揚人在大運河畔的江都參加新四軍,在邵伯湖一帶戰斗訓練,后來成為一名通信員,常常向高寶湖方向送信。1944年冬,粟裕將軍率三個團過江向南發展,打通蘇南蘇北的聯系,當時成立蘇浙軍區,朱揚人隨部隊南下,駐扎在安徽廣德。

蘇浙軍區的成立開辟了蘇浙皖邊區敵后根據地發展壯大的新篇章,1945年8月蘇浙軍區對江南日偽軍駐地猛烈進攻,朱揚人隨部隊轉戰江南各地,最遠到達浙江錢塘江。

運河兒女抵御外辱

“這些年,我一直在尋訪抗戰老兵。”李臣星說,尋訪中,他發現不少老兵提及的戰斗地點遍布江蘇、山東等地,如果串成一條線的話,恰恰是京杭運河沿線區域。

李臣星表示,大運河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變遷,也見證了中國抗戰歷史,運河兒女不屈不撓、抵御外辱,運河沿線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

多年來,杭州、蘇州、無錫、揚州、淮安、宿遷、徐州、棗莊、泰安、德州、天津、北京,這條運河線上都留下了李臣星尋訪抗戰老兵的足跡。每尋訪到一位老兵,李臣星都采集老兵的紅手印,并整理老兵的口述資料。

宣講運河沿線抗戰故事

“在運河沿線,不少抗日隊伍和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李臣星說,如太湖支隊、邵伯湖高郵湖邊的抗日支隊、蘇中抗日根據地、淮北抗日根據地、微山湖上的鐵道游擊隊等。

“老兵的口述資料,我都一一整理出來,放在儀征紅色文化館中。在尋訪過程中,我還尋到了一些抗戰老物件。”李臣星說,他將這些老物件捐贈給運河沿線城市的博物館,讓這些老物件留在當地,向人們講述悲壯的抗戰歷史。

多年來,李臣星經常到中小學開展義務講座,宣講老兵的抗戰故事,希望孩子們了解運河沿線抗戰故事,賡續紅色基因。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