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志愿紅”為“運河明珠”添彩


(相關資料圖)

以運河的名義擁抱世界,運河岸邊那一抹“志愿紅”也成為“世界運河之都”最亮麗的色彩。2023世界運河城市論壇24日在揚州舉行,揚州市民以志愿服務的形式為這座運河名城添彩。

一水連千古,文脈潤兩岸。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開通“運河清風”文化研學專線、梅嶺街道漕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千年運河孕古今,非遺研學沿未來”主題研學活動、邗江區雙橋街道“安利小候鳥夏令營”開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讀懂一座城,從博物館開始,讀懂大運河,才會更愛大運河。”志愿者邱陳說,“我們每年領著‘小候鳥’參觀文博場館、游覽運河,從孩子們的游覽日記中,能夠看到運河文化已經深深地刻進孩子們心里。”

志愿始于心,服務踐于行。位于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河口公園,樹木茂密,環境清幽,是鳥類棲息繁殖的理想場所。揚州經開區青年志愿者暑期領著孩子制作各種鳥屋,尋找適合鳥類棲息的樹木,用鐵絲固定好鳥屋,在屋內放上谷物,讓鳥兒能舒心、放心地安家歸巢。

邗江區蔣王街道四聯村一群七旬老人,常年在周邊小河里,打撈水草、清除雜物,以身作則保護水環境,被稱為“愚公護河隊”。“七旬河長護河來,龍須溝變風光帶,碧水藍天原生態,精神感染下一代。”當地志愿者用一首打油詩稱贊其護河精神。

早在大運河申遺期間,揚州市就組建了大運河保護志愿者總隊,由國家文物局授旗。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之際,省文明辦也在揚州提出了“千年運河 志愿同行”的行動倡議,引發全省志愿者廣泛共鳴。近年來,揚州市文明辦指導協調全市各地、各有關部門,以“守護運河 筑夢揚州”為統一主題開展活動、聯動發展。截至目前,揚州市大運河保護志愿者總隊已建成20個支隊、30個社區守護站,團市委、市水利局等部門聯合組建的“河小青”青年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東關、灣頭、施橋等運河沿線的古街古鎮也紛紛建立民間“護河隊”。

依托豐富的遺產點和河道資源,揚州志愿者們以非遺保護、文化研究、文藝創編、公益講堂等多種文化文藝志愿服務形式大力弘揚運河文化。如今,全市累計已有30余支隊伍、3萬余名志愿者常年活躍在大運河保護一線,“運河文化守護者”已成為揚州志愿服務的品牌。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