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業余登珠峰,挑戰極限有風險


【資料圖】

原標題:業余登珠峰,挑戰極限有風險

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屹立于世界之巔,令人心向往之。近幾年,隨著商業登山的不斷發展,攀登珠峰逐漸成為一項時髦運動。據旅行社官網顯示,珠峰南坡登頂的基本套餐價格為人民幣54萬元。而截至5月中旬,今年尼泊爾當局共發放了478張攀登珠峰許可證,為過去70年之最。

還記得今年五一,“珠穆朗瑪峰凌晨兩點還在堵”沖上微博熱搜第一,雖然拍攝者后續澄清凌晨登山是常規做法,但視頻中崎嶇險峻的雪山與排成長隊的人群還是讓人感慨“攀登珠峰是否不再遙不可及?”甚至有不少網友產生了“珠峰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錯覺。

“世界之巔”居然“交通擁堵”,這離不開“商業攀登”模式的催化。目前,攀登珠峰的路線主要在尼泊爾境內的南坡,只要攀登者能夠負擔得起不菲的費用,在探險公司或當地夏爾巴向導的協助下,即使業余“小白”也能定制登山服務。有人將之稱為“氪金游戲”,54萬元可享受攀登珠峰“一條龍服務”,如果花上約152萬元,更能享受專職營養師、向導、攝影團隊等多種服務的“尊享版套餐”,攀登珠峰儼然成了一條運作成熟的產業鏈。

為什么要攀登珠峰?曾3次沖擊珠峰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回答道:“因為山在那里。”自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珠峰以來,勇攀“地球之巔”的壯舉在70年間不斷上演。無數科考隊員、登山者無懼風雪、不懈攀登、一往無前,展現出人類超越極限的勇氣和不畏艱險的毅力。

敬佩攀登者的勇氣之余,也要看到,“熱鬧非凡”的珠峰攀登背后,一些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首先,“擁堵”是無法回避的尖銳問題。每年4月、5月是珠峰天氣最好的時候,也是登頂“窗口期”,拿到攀登許可證的400多人加上各自的向導,也就意味著上千人會在天氣好的那幾天集中攀登。受擁堵的影響,攀登者停留峰頂的時間變長,氧氣消耗量加劇,體能也會在極端低溫的情況下加速下降。2019年,珠峰就曾發生過約320人擠在“死亡區”排隊登頂,最后多名攀登者喪生的悲劇。

即便擁堵不再,道路暢通,攀登珠峰這一行為本身也危險重重,絕非一些人認知中靠錢就能砸出來的“冒險游戲”。深不可測的昆布冰川、怒晴不定的雪山、極端嚴寒的低溫、突如其來的氣候災害……任何或人為或突發的危險都可能奪走攀登者的生命。5月18日,52歲的中國貴州登山者陳學斌在登頂珠峰途中不幸遇難,據媒體報道,他在倒下前曾扔掉護目鏡和氧氣罐,有登山者認為其可能出現了失溫致幻。

因此,對于那些還未做好準備的業余登山者而言,仍須保持十足的清醒。逐漸拔高的登頂人數,并不意味著攀登珠峰是人人都可嘗試的挑戰,更不是好奇心驅使下的“嘗鮮”。登山者理應綜合權衡自己的身體素質、應急技能、攀登經驗等,畢竟在數千米的高空,有太多的“無能為力”。一句話,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低估大自然的威力。(劉曉慶)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