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與本田合資零部件廠商承認造假,可追溯至 40 年前-天天最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日本第三大汽車零部件廠商日立安斯泰莫(Astemo)最近深陷質檢造假丑聞。該公司生產的 22 種產品,包括汽車零部件、摩托車零部件、鐵路車輛零部件和工業用零部件,在 15 個國內外工廠存在質檢造假現象。
據路透社報道,造假行為可以追溯到 40 年前。除了沒有實施定期試驗、虛假報告試驗結果等問題外,還發現了未經客戶批準變更設計規格等不當行為。據日立安斯泰莫株式會社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睿思(Bliss Koch)表示:“由于不當行為給我們的客戶和其他相關方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和擔憂,對此我們深表歉意。”
此前在 2021 年 12 月 22 日,日立安斯泰莫已公開承認公司旗下工廠存在不檢查或篡改數據等違規行為,據當時公布的數據,違規產品涉及山梨工廠生產的 5.7 萬起剎車零部件和福島工廠約 1000 萬個懸掛零部件,違規行為從 2000 年至 2021 年 10 月,造假時間跨度長達 20 年,違規產品影響波及汽車、摩托車等 16 家廠商,包括豐田、日產、本田、鈴木、馬自達、斯巴魯、大發工業等,隨后日立安斯泰莫就此事道歉。柯睿思表示,上述違規行為是員工對檢查的重要性認識度不夠、監督系統不完備,且公司人手不足無法按照要求展開測試。
日立安斯泰莫公司日前宣布,對全球 140 家工廠進行了調查,并發現受影響工廠和客戶范圍比之前披露的更廣,相關產品涉及汽車、摩托車、鐵道車輛、工業等領域,數量也從之前公布的逾 1000 萬件增加至 2 億件以上。其中,部分產品的不當行為已經持續了大約 40 年(從 1983 年 1 月到 2023 年 4 月)。
柯睿思解釋稱:“不當行為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是缺乏合規理解和資源,在某些情況下,員工將成本和交付時間置于質量和合規之上。”
該公司稱將引入更多試驗裝置,推進自動化檢測,并強化品控部門權限等措施來確保產品質量。“雖然公司存在不當行為,但因所設定的標準非常嚴格,留出了充分的余地。因此,即使存在造假行為,安全性和性能沒有問題。之后公司將進一步引入試驗裝置,推進自動化檢測,并強化品控部門權限等措施來確保產品質量。”
IT之家經過查詢得知,日立安斯泰莫由日立和本田集團旗下的四家汽車零售制造商合并成立。其中,日立持 66.6% 的股份,本田技研工業持 33.4% 股份。2019 年 10 月 30 日,日立集團和本田宣布將日立旗下的日立汽車系統與本田旗下的京濱、昭和、日信工業合并為一家新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動汽車傳動系統、電子控制部件、底盤部件、電氣系統、發動機部件、減震器、剎車和轉向系統眾多領域,幾乎全面覆蓋汽車主要零部件。今年 3 月,日立和本田宣布將變更日立安斯泰莫的持股比例,變更后雙方各持 40% 的股份,并引入 JIC Capital,持 20% 的股份。日立安斯泰莫的業務規模僅次于電裝和愛信,成為日本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