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4萬招“丫鬟”,買賣自由的前提是平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月薪14萬招“丫鬟”,買賣自由的前提是平等
近期,一則“上海太太月薪14萬招保姆”的微信朋友圈截圖在社交平臺熱傳。據悉,該雇主以14萬月薪招聘不住家保姆,要求像“貼身丫鬟”一樣,提供“跪地服務”,同時還包括身高需達到1米65以上,體重在110斤以下,高中以上學歷,會唱歌跳舞等多重要求。隨后,有媒體的記者以招聘保姆的名義詢問該廣告內容的相關情況,家政公司稱屬實,且已招到兩名保姆。
這樣的“百萬年薪請保姆”的新聞引發了很多網友熱議,有人質疑工資過高,抨擊服務要求不合理,也有人開玩笑表示,自己的尊嚴不值14萬。一紙買賣自愿的合同掩蓋了家政行業的畸形發展,也遮蔽了社會貧富差距大、財富分配不合理的嚴酷事實。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同時,在人口老齡化、二孩政策出臺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家政服務的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在傳統的烹飪保潔服務之外,居家養老、康復護理、育嬰育幼等多樣化的家政服務呈現剛性增長。該事件中,在家政公司官網掛出的招聘信息里,雇主可挑選阿姨、月嫂、管家等類型,也可對從業者進行學歷、方言、英語等級,甚至生肖等選擇。豐富選擇、自由買賣的市場交易機制為多元家政需求提供了可能性,卻也增加了服務行業畸形發展的風險。
只要雇主提供的價格足夠誘人,就可以購買那些在常人看來不合理、不公平的服務,這種現象無疑值得深思。在家政市場,月薪一萬二,就可以雇傭一個英語六級以上的本科學歷保姆;月薪十四萬,就可以雇傭一個“跪地服務”的“貼身丫鬟”。前者反映的是社會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國家對個人的教育投入并未轉化成相應的社會價值,原本應該創造更多社會效益的高水平教育者只能被消磨在重復機械的家庭內勞動中。后者則體現了價格對勞動者個人尊嚴與人格的凌駕,原本封建奴隸社會的不平等關系被合法的交易過程洗白成為了現代社會的合理雇傭。
這不是一個你情我愿、公平交易的過程,合同里的甲方乙方并不平等,他們背后是明顯的階層差異。經濟實力豐厚,雇傭者就可以對被雇傭者進行肆無忌憚的“剝削”,這種行為是對社會資源投入與教育成本的輕視,也是對人格與尊嚴的俯瞰。通過協議事項的固定,被雇傭者甚至在面對某些極端情況時,難以申訴自己應該獲得的權益。
事實上,對平等、公正等價值的呼喚與家政市場滿足個性化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務的行動并不矛盾。前者作為現代社會人與人相處的前提,是一切交往活動開展的前提。同時,家政服務中雇傭雙方需要建立高度信任的緊密關系,金錢之外更需要雇傭雙方互相尊重、以誠相待。在此基礎上對家政服務豐富、提質,才符合行業健康發展的趨勢。
我國已經出臺了諸多條例規范來推動家政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但由于家政工作的特殊性,仍然有許多家政女工游離在制度保護之外。由此,社會應當建立起普遍的共識來保護勞動者權益,自由買賣的機制不能合理化、自然化一切交易,社會公平公正的建構需要我們重視人之為人的基本權利,每個人在人格與尊嚴上值得應有的尊重。(毛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