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議:守護個人快遞信息,“國標”規范之余還得注意設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守護個人快遞信息,“國標”規范之余還得注意設防
快遞電子運單迎來規范,國家標準強化個人信息保護,禁止顯示完整的個人信息,推薦對個人信息進行全加密處理,規范個人信息相關內容的讀取權限。據媒體報道,《快遞電子運單》國家標準和《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國家標準將于近日正式實施。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已經高達千億件,每件快遞電子運單上都載有重要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地址、電話等。這些個人信息一旦被泄露,或將帶來嚴重后果。2021年,浙江寧波警方破獲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通過應聘獲得快遞員身份,“臥底”偷拍面單并批量倒賣,為犯罪團伙提供精準詐騙對象。2022年,河北保定警方也打掉類似的信息犯罪團伙。
為保障快遞電子運單上的個人信息安全,幾年前曾有快遞企業推出“隱私面單”。去年,國家郵政局聯合公安部、國家網信辦開展郵政快遞領域個人信息安全治理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泄露、買賣寄遞服務信息等行為。雖說這些行動取得一定效果,但從根本上治理還需要用國家標準來規范。近日實施的《快遞電子運單》正是公眾所期待的“國標”。
該國標設立專門章節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比如,禁止顯示完整的收寄件個人信息,收寄件人姓名應隱藏一個漢字以上,聯系電話應隱藏6位以上,地址應隱藏單元戶室號。也就是說,這三種重要的個人信息均以不完整的信息呈現,即使被居心不良的人竊取也無法使用,等于讓之前“裸奔”的個人信息有了“遮羞布”,從而起到保護個人信息權益的作用。
再如,采用射頻識別、手機虛擬安全號、電子紙等技術手段,對快遞電子運單上的個人信息進行全加密處理,等于用技術手段再加了一把“安全鎖”。另外,快遞電子運單上隱藏的、加密的信息內容,僅限于快遞企業及其授權的第三方、相關管理部門合法讀取,這不只是壓縮了讀取個人信息的范圍,也為下一步有效監督個人信息讀取創造了有利條件。
而此次實施的《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將統一全行業地址信息及編碼體系,將寄遞地址代碼化、替代文本地址,無需再記錄和書寫傳統的文本地址,避免了地址不清、書寫錯誤等問題,方便寄遞企業和廣大用戶,提升了服務效率。而且其應用場景廣闊,為“智能快遞”服務提供支撐。可以說,這兩個國標加快推動我國快遞業服務更規范更安全。
令人欣喜的是,快遞企業主動推出的“隱私面單”覆蓋面不斷擴大。如去年,某快遞企業對外宣布基本實現全網除電商平臺寄件外的快件隱私面單全覆蓋。如今在《快遞電子運單》國標推動下,保護個人快遞信息的快遞電子運單覆蓋面將會越來越廣,當然接下來還需要快遞企業和電商平臺、網店等共同努力。
但要指出的是,該國標的實施并不意味著快遞電子運單上的個人信息是絕對安全的。例如獲得合法授權的第三方,或者投遞快件的一線快遞員,如果對其工作不加強培訓和監督管理,也可能發生泄露個人隱私的情況。比如說快遞員在投遞時,只有完整讀取個人信息才能準確投遞,心術不正的快遞員就可能獲取個人信息進行倒賣,如何防范也是考驗。 (馮海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