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以大數據思維 賦能網購食品安全監管


(資料圖片)

原標題:以大數據思維 賦能網購食品安全監管

原本是安徽本地大米,在加了香精之后卻變成了“泰國茉莉香米”;便利蜂旗下北京夢想蜂連鎖商業有限公司朝陽門南小街第二分店因涉嫌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被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萬元……近日發生的多起網購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于“舌尖上的安全”的關注。對此,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專家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應通過加快構建食品安全互聯網追溯體系、建立智慧監管平臺等方式,提高監管效能,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4月4日《法治日報》)

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食品領域質量和安全監管,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然而也應看到,當前我國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問題隱患,尤其是網購食品安全監管不夠完善、食品安全互聯網追溯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較為突出。業內專家和全國人大代表對此給出“建立智慧監管平臺”的解決方案,體現了以大數據賦能網購食品安全監管的治理思維,切中了問題的要害,無疑值得監管部門積極探索。

網購食品基于互聯網技術而生,其交易的過程會產生海量信息的大數據,只要讓這些信息互聯互通地共享,網購食品的相關信息即可輕松鎖定,監管部門亦可按圖索驥地對網購食品的安全問題進行精準監管。大數據監管思維的運用,既可以讓網購食品的交易始終保持在可控的范圍內,還可以對有安全問題的網購食品追溯源頭,確保事后對責任主體的嚴肅懲處有據可查,從而收到一舉多贏的監管效果??梢?,運用大數據思維對網購食品進行安全監管,不失為事半功倍的上策,理當推而廣之。

面對網購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的嚴峻現實,監管部門要秉承大數據的監管思維,將食品安全監管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積極打造以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技術的網購食品溯源平臺,從而以智能監管模式,與時俱進筑牢網購食品安全的“防火墻”。(張智全)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