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看點: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升級


【資料圖】

原標題: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升級

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顯示,我國已經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2022年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4655萬人,毛入學率達到59.6%。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斷鞏固和提升,為新的人口紅利奠定了基礎。

人口紅利指的是一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較大,人口撫養比較低,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迅速增長,人口撫養比持續優化,儲蓄率高,資本積累率和回報率高,不斷積累的人口紅利成為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源泉。2010年后,隨著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后逐漸下降,人口撫養比提高,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我國仍然是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逐漸下降,傳統的人口紅利將逐漸減少。

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等,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支撐。新形勢下,應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積極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提高人力資本和產業結構之間的匹配度,確保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等,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推動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口綜合素質。教育是培養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為了更好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形成人口質量的紅利,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續提高國民素質。通過打造精品課程,提升課程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二是高校應深入各級各類用人單位廣泛調研,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科學規劃各專業招生人數及在總招生數中的比例,對培養方案按市場需求進行動態調整,提高人才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匹配度。

積極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不僅有利于解決好企業招工難題,也有利于破解勞動者就業難題。一是積極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本科教育發展。應通過中高職貫通、中高本銜接、完善職教高考等,推進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的普職協調發展,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升學發展路徑。應鼓勵民營企業依法投資興辦職業院校,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高技能勞動者。二是積極發展職業培訓,推動形成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和市場化培訓的一體化培訓格局。有關部門應指導地方組織實施政府補貼性培訓,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加強重點領域技能人才培養;通過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激勵民營企業根據行業特點和實際需要開展崗位技能培訓;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在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大力發展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將收入分配與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掛鉤,發揮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作用。

確保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發揮人才紅利優勢。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主要是大齡勞動力數量迅速減少所致,而青年勞動力數量還是穩中有增。要更好發揮人才紅利優勢,對高學歷人才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一是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吸納更多的高學歷人才就業。二是進一步推動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勞動力要素自由流動,加大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者的工資傾斜力度,引導勞動力在區域間有序遷移。三是鼓勵高學歷人才創新創業,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充分發揮人才紅利優勢。

(王韻含,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副研究員)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