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老舊小區改造內容“群眾點菜”
改造164個老舊小區和零散樓幢,惠及居民17萬戶,這是揚州今年敲定的目標任務。昨天,記者從市住建局物業管理處獲悉,《揚州市城鎮老舊小區宜居改造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涵蓋了揚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五年規劃(2021-2025年)。
揚州老舊小區宜居改造
改造目標
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舊改任務,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重點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打造一批美麗宜居示范住區。
改造范圍
2000年底前建成的年代較早、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其中,有鑒定為C級和D級危房的樓幢,按照解危政策實施。可以適當將2000年后建成、居民改造意愿強、參與積極性高的城鎮老舊小區納入舊改范圍,但年限不得超過2005年底。
四類小區不納入舊改范圍
已改造并獲得過中央和省級財政補貼資金的老舊小區;
已納入征收拆遷計劃的老舊小區;
已納入各級城鎮棚戶區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
居民自建住房為主的區域和城中村。
改造內容
探索“政府引導、社區主導、居民主體”的模式,以“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為基本原則,結合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資源條件以及問題的迫切程度,實事求是合理確定改造內容、改造時序。從“政府排單”轉向“群眾點菜”,突出針對性,力求使老舊小區宜居改造成果獲得居民認同。
三大類63項改造內容
優先改造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
《意見》明確改造內容,重點改善老舊小區群眾日常生活中有關“小區安全、基礎設施功能、環境品質、長效管理”等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明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大類、63個子項改造內容。
基礎類共28項改造內容,主要是為滿足小區日常安全防護需要和居民居住與出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改造內容,包括水電氣通信、雨污水分流、垃圾分類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等。
完善類共20項改造內容,主要是為滿足居民生活便利和改善型生活需求,進一步完善功能、環境和管理的改造內容,包括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小區周邊改造或建設停車庫(場)、電動汽車及汽車充電設施、智能信報箱、文化休閑體育健身設施及物業服務用房、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
提升類共15項改造內容,主要是為豐富社會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積極推進小區及周邊空間整合利用、實現小區及周邊環境整體優化的改造內容,綜合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和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周界防護等智能感知設施,以及養老、助餐、便民市場、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
建立城鎮老舊小區數據庫
三星級項目每年不少于25%
《意見》明確編制改造規劃,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各地組織完成城鎮老舊小區的全面調查摸底,建立城鎮老舊小區數據庫。按照居民自愿、自下而上的原則,確定擬改造項目及時序,編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五年規劃(2021-2025年)。
按照“群眾支持優先改造、違章拆除優先改造、長效措施落實優先改造”的原則,將居民改造意愿強、參與積極性高,并主動補(繳)齊住宅專項維修基金、積極主動實施市場化物業服務的小區,優先納入年度舊改計劃。
根據要求,各地每年舊改計劃中,達到一星級效果標準的項目不得超過全年任務規模(建筑面積)的25%,達到二星級以上的項目不得超過50%,達到三星級以上的項目不得少于25%。
主城區(含廣陵、邗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科技新城和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范圍內,各區分別選取2個-3個不同類型的項目(生態科技新城和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各不少于1個),實施“揚州市市級城鎮老舊小區宜居改造示范工程”建設,加強全過程監管,探索形成一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舊改工作經驗。
【多問一句】
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從哪里來?
《意見》明確,市、區兩級財政統籌安排資金優先用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金融服務力度,提供信貸資金支持。老舊小區內入戶端口以外需要改造的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有線電視等專業經營設施,鼓勵相關專營單位積極出資。
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對于養老、托育、托幼、停車、助餐、便利店、家政保潔等改造內容,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引入企業投資改造和運營。鼓勵居民通過申請房屋專項維修資金、提取住房公積金、銀行信貸、捐資捐物等方式籌集改造資金,依法合規用于居民單元防盜門加裝或更換、加裝電梯、結合外墻節能改造更換密封窗、屋面防水、樓梯間公共設施更新、戶內水電氣暖設施等改造。
此外,鼓勵創新融資模式,通過“4+N”投融資模式,即大片區統籌平衡、跨片區組合平衡、小區內自求平衡、政府引導的多元化投入以及結合實際探索的其他模式,拓寬資金籌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