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遏制“超長預售” 需監管“超長待機”

遏制“超長預售” 需監管“超長待機”

“冬天買的衣服快到夏天了還沒發貨,預售是在考驗我對店家的忠誠度嗎?”“誰說顧客是上帝?現在的賣家才是!”近期,有關網紅電商預售的話題引發了大量討論,多名網友表示對隨處可見的預售已逐漸失去耐心。(4月4日《中新經緯》)

電商預售,本是針對一些制作繁雜的商品或首發上市的新品,如今卻呈現向普通商品無休止蔓延之勢。尤其一些“網紅服裝”店鋪,更是開啟超長預售模式。

“超長預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制造噱頭。部分商家將預售模式作為營銷宣傳和流量增長的手段,故意制造“奇貨可居”的假相,以此吸引消費者。其二,轉嫁風險。一些商家通過“超長預售”,提前試探市場反應。一旦預售不及預期,就以種種理由取消訂單,從而將試錯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然而,“超長預售”侵犯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超長預售”相當于商家白用了消費者的錢款,卻無需履行應盡的義務。況且,預售期間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很可能發生變化。比如,原本春天買的毛衣,等夏天才收到貨,讓人哭笑不得。

遏制“超長預售”,需要監管“超長待機”。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電商平臺預售商品的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凡預售商品須在醒目位置明確告知發貨日期,并約定違約責任,超出合理預售期限的商品不予上架。對于預售期擅自取消訂單、發貨時間一拖再拖的,必須依法予以處罰。

除了監管部門行政處罰外,消費者也有權向違約商家索賠,通過向消協投訴、向法院起訴等渠道,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有關部門也應進一步暢通投訴渠道,簡化處理流程,幫助消費者維權。(張淳藝)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