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全球觀熱點:“集裝箱龍頭股”業績承壓氫能業務卻收入翻倍 中集集團發力新能源意欲何為?



全年業績承壓,但氫能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1.4%。近日,“集裝箱龍頭股”中集集團2022年業績引起資本市場關注和討論。


【資料圖】

根據公告信息,2022年中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15.37億元,同比下降13.54%,其中,氫能相關業務錄得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151.4%。“集裝箱業務年內能否回暖?”“氫能業務下階段如何發展?”等問題成為投資者十分關心的問題。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也與中集集團方面取得了聯系。中集集團總裁高翔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接下來中集也會大力發展氫能,高翔表示,“氫能方面去年收入超過4億,翻番增長,2023年預期有比較好的增幅。”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時報》記者也在近日舉辦的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下稱“CEEC2023”)上采訪到了中集集團旗下中集來福士相關參展人士,對方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未來中集集團將會發力氫能業務,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氫能業務收入同比翻倍

2022年年度業績承壓,但氫能業務收入卻實現同比增長。中集集團氫能業務什么來頭?

根據業績報,中集集團2022年營業收入1415.37億元,同比下降13.5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的凈利潤32.19億元,同比下降51.70%。

針對原因,中集集團在業績報中寫道,2022年受海外通脹高企和歐美大幅加息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傳統海運集裝箱制造市場回歸正常化。由于集裝箱整體需求的放緩,疊加原材料價格下跌等因素的影響,全年新箱箱價和銷量相較2021年的歷史高位出現回落。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業績承壓,但報告期內中集集團氫能相關業務錄得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151.4%。數據顯示,中集集團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12.50億元,同比上升8.82%;凈利潤10.42億元,同比上升17.75%。中集集團在業績報中表示,氫能增長主要由于氫能儲運裝備和加氫站設備及工程業務市場需求增加。

就氫能業務來看,據公開信息,報告期內中集集團旗下公司中集安瑞科為北京冬奧會提供數十套氫能儲存及加注裝備。

從分紅來看,根據中集集團披露的2022年業績分紅派息預案,中集集團2022年度末期股息擬派發每10股人民幣1.8元(含稅)。

旗下公司現身氫能展

實際上,《華夏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中集集團氫能業務并非近年來涉獵。根據中集集團公告,中集集團集團深耕氫能領域16年,產品涵蓋了氫能制、儲、運、加、用等各細分領域,是國內領先的氫能裝備及工程服務提供商之一。記者留意到,2023年2月和3月,中集集團還分別成為首批權重股入選恒生滬深港通氫能主題指數、中證氫能指數。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在CEEC2023展會現場也采訪到了中集集團旗下參展公司中集來福士相關人員,受訪人士也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中集集團目前在氫能領域展開了多領域的探索和研究。

據受訪人介紹,此次參展中集來福士帶來了海洋工程方面綠色能源綜合應用場景示范及孵化的綠氫裝備“中集集電”品牌相關產品。其中,海上綠色能源綜合應用場景格外引起記者關注。

中集來福士相關受訪人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道,此次展會展出的場景包括了海上光伏、海上風電、海上二氧化碳回收、海上船舶制氫/氨、海上二氧化碳運輸船等綜合能源場景。“并且我們在CCUS領域也展開了一些合作,目前已經有科研項目落地推進。”該名受訪人向記者介紹道。

記者在現場也留意到此次參展還有CIMC-GH系列新型輕量化千方電解槽產品,據介紹,該產品能實現單位產氫量1200Nm/h(平均小室電壓2V),電解槽槽體重量39.8噸,較常規千方堿槽減重20-30%。

據受訪人介紹,本次參展也是中集集團海洋工程板塊首次參與氫能行業展會。

欲推“新能源五年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華夏時報》記者也獲悉,未來中集集團也計劃大力發展氫能等新能源業務。

高翔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接下來,中集集團會大力發展氫能。并且對于新能源業務,中集正在探討2023年至2027年的新規劃,今年會正式推出。

不過,中集集團董事長兼CEO麥伯良向記者表示,目前中集的清潔能源以天然氣為主,氫能發展還需要時間,甲醇現在還沒收入。

在麥伯良看來,未來甲醇也是船舶新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氫能、LNG、低硫油都有各自角色,但我們判斷甲醇會是主流,尤其是綠色甲醇,中國將來會是核心產地。因為中國有太多資源可以生成綠色甲醇,比如秸稈,成本又低量又大,一年國內就有9億噸,能生產幾億噸綠色甲醇,未來中集要在綠色甲醇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針對諸多投資者關注的集裝箱業務預期,中集集團也在年報中表示,預計2023年內集運市場供需或將維持弱平衡,集裝箱需求也較之前回歸正常。考慮較大體量的超齡服役舊箱待淘汰置換,更新需求將為市場提供持續支撐。長期來看,全球貿易的復蘇仍值得期待,集裝箱市場需求中樞有望呈現穩中有升趨勢。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