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個快遞員投身寫作的意義-環球播資訊
(資料圖片)
原標題:讀懂一個快遞員投身寫作的意義
2020年,失業數月的胡安焉在網上發表隨筆,其中一篇《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爆火。以此為機緣,今年3月他的非虛構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遞》正式出版。經由此書,將那些游走在邊緣的人群推進了公眾的視野。但在胡安焉看來,這些記錄無關底層或苦難,只是見證一個人的沉浮與他所經歷的人生。“都只是謀生手段。”胡安焉說,“我希望通過寫作來確立自我。”
胡安焉生于廣州,1999年畢業后輾轉于廣東、廣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打工,先后做過漫畫編輯、便利店店員、自行車銷售、物流揀貨員、快遞員等,20年間換了19份工作,如今44歲的他定居成都。胡安焉是他的筆名,長久的焦慮感讓他帶著“何以安心”的疑問,他用這個筆名來表達內心的不安。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許多不安,有的人能夠與自我“和解”,有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找到自我。胡安焉投入寫作就是希望找到自我。
胡安焉的人生經歷是豐富的,但現實生活讓他一次次陷入不堪重負的境地。比如,早期打工時,一度因賣力工作惹來同事不滿,同事之間常發生與利益相關的糾葛和算計,令他不安;滿腔熱血做快遞員時,站點設置的一些規則,讓極度“社恐”的他很不適應。胡安焉“不懂得改進自己”,選擇用寫作來記錄生活、記錄心靈,這或許是一種“被迫逃離”,但也是一種“自我救贖”。記錄生活中的真善美,可以給人以啟發,也能產生向上的正能量。
胡安焉閱讀過許多小說,作家們的經歷、表達的內容,他感同身受;作品對于人生價值的描述,雖然無法提供現成答案,但他知道自己不再孤獨與迷茫。近些年,陳年喜、范雨素、王計兵等“打工寫作者”紛紛涌現,有些人將他們的寫作稱為“底層寫作”。胡安焉對這個說法并不認同:“我寫的是個人經歷,而不是我所屬群體或階層的現狀或處境。”“我越來越感到生活中許多平凡雋永的時刻,要比現實困擾的方方面面對人生更具決定意義。”
正如“外賣詩人”王計兵,他將詩歌與生活相融合,賦予了現實生活更多的意義。他的作品不僅描繪了外賣員的勤勞艱辛,更從中折射出現實生活的人情冷暖;他將生活的細節轉化為富有詩意的畫面,更用詩歌喚起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也讓詩歌走進更多人的生活。每一段人生經歷、每一種現實生活,都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但寫作的意義往往超越了現實生活狀態。有生命力的寫作更是一種生活,它可以給人一種濡潤心靈、滋養人生的體驗。
對胡安焉來說,他只是在寫“如何接受和確立自我”,雖然熱愛寫作,但并不貶低“打工”。在他看來,只要認認真真誠誠懇懇送快遞,其價值不會低于一個寫作者,也不認為出版或發表作品,是比送快遞更了不起、更崇高、更有價值、更成功的一個事情。而超越了現實生活狀態的寫作,更是以積極的精神鼓舞著自己和他人。正如他的非虛構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遞》出版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期盼青年保留開放的精神,永遠保持可能性。
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都應適時反省自己,總結探索個人與社會的最佳平衡點,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寫作既可舒展自己的身心,也可影響身邊的人群;既可洞見自己的人生,也可為社會傳遞芬芳與溫暖。將寫作的意義變成有意義的寫作,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付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