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兒童“仿真廚具”更需真安全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兒童“仿真廚具”更需真安全

近年來,一種兒童“真煮”廚具走俏市場,大小和成人手掌相近,通過明火或通電加熱的方式可進行烹飪,受到不少家長和孩子的追捧。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兒童“真煮”廚具比較試驗分析報告。報告顯示10批次樣品中,有7批次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產品標識不清、電器性能存在安全隱患、重金屬超標等問題突出。

隨著城市化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孩子對烹飪、蒸煮等傳統技藝操作感到生疏,這也導致很多家長希望自己孩子有更多接觸、了解相關技藝的機會,“兒童真煮廚具”等相關產品應運而生且倍受市場青睞。據媒體報道,在電商平臺搜索“兒童真煮廚具”相關商品信息超過3萬條,不僅月銷量上千的店鋪不在少數,商品價格較高者過千元。一邊是市場受眾規模龐大,一邊卻是產品整體質量堪憂,僅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報告中,就有七成產品不符合要求。可見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清理整治措施,確保兒童廚具不能危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

防止兒童廚具傷害孩子健康,家長在選購兒童廚具時候應當多個心眼。不要只看廠家的廣告宣傳,不要輕信“網紅玩具”“熱銷產品”就盲目下單,而要對兒童廚具的原材料成分、產品的使用操作細節等,進行細細的分析或實測。就拿江蘇方面此次曝光的情況來看,某款廠家標稱的“迷你小廚房真煮可吃過家家女孩兒童網紅玩具”,打著“網紅”的忽悠幌子,然而其不銹鋼鍋主體部分卻存在重金屬鉻超標;如果家長疏忽大意讓孩子接觸使用鉻超標的“網紅兒童廚具”,輕者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產生危害,重者會對孩子的肝腎功能產生較大負荷、甚至致畸致癌。

毫無疑問,作為在市場流通和售賣的產品,兒童廚具的生產廠家應當對其安全性負責。國家有關方面對兒童玩具進行強制性檢測,目的就是倒逼生產端更加注重安全性能,從源頭上防止“問題玩具”進入流通環節。以眾多家長關注的兒童“真煮”廚具為例,該系列產品兼具玩具、餐具、家用電器等類產品屬性,生產廠家應當依據國家明確的兒童玩具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標準,以及家用電器的強制性安全標準,來組織原材料和加工生產。很遺憾的是,仍有部分生產廠家罔顧國家安全標準,在注重兒童“真煮”餐具的商業利益的同時,沒有做好產品的安全性能保障。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被抽檢的兒童“真煮”餐具中,較大比例存在安全隱患,也給市場監管部門敲響警鐘。一方面,監管部門當強化日常針對性監管,無論是對直觀可見的“三無”產品、還是需要化驗檢測才能明確的安全風險產品,都應睜大“火眼金睛”,發現一個清理一個,盡量不讓“害群之馬”攪渾方興未艾的兒童玩具市場。另一方面,要多開展兒童玩具安全性能方面的公益科普宣傳,讓更多家長知道如何選安全的產品、怎么判斷產品的材質和規格是否合格,同時發動社會公眾壯大監督力量,讓存在安全問題的兒童玩具無處遁形。(渝西鋒光)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