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兒童節,請別止于“節日快樂”

原標題:兒童節,請別止于“節日快樂”

又到一年兒童節。在這個專屬于兒童的節日里,我們祈愿每一個孩子都節日快樂,茁壯成長!


【資料圖】

在臨近兒童節的幾天時間里,不少父母忙著為孩子精心準備禮物,用心安排節日活動,不少學校編排各種表演節目,以期留住孩子們成長的印記。全國多地多個景區則以免票或半價的大禮包,加入這場節日歡慶,為孩子們送上節日的祝福。

在幾乎所有人的概念中,兒童節應該是也必須是歡樂的、童真的、無瑕的甚至夢幻的。在人生這個巧克力盒中,它一定是包裹著最厚糖衣的那一顆。沒錯。但在享受了這顆巧克力的美味之后呢?

這一天,應該也是聚焦兒童生存境況并重思兒童發展問題的契機。眾所周知,“六一”國際兒童節的由來,本就與一段悲慘的歷史有關。設立這個節日,也是為了悼念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為了保障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

對于生活在當今中國的少年兒童來說,早已沒有戰亂之苦,而且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家底作支撐,他們享有優越的發展環境和條件。隨著社會文明水位的不斷抬升以及人口形勢的變動,兒童的價值被重新認識,他們也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托舉。

我們關注孩子中的“小胖墩”“小眼鏡”,我們關注孩子們沉重的書包和沉默的欺凌,我們關注農村孩子的營養餐和城市孩子的培訓班,我們同樣關注人工智能下的家庭教養和學校教育變革……我們依舊篤信,我們的孩子生逢黃金時代,擁有光明的未來。但兒童成長現實世界中的那些問題,新舊交織,它們以新的或舊的面貌反復出現,提醒我們這條路道阻且長。

留守和流動兒童養育難題待解。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近日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顯示,全國流動兒童7109萬人,留守兒童6693萬人,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合計1.38億人,占中國兒童總人口的46.4%。這意味著,每2名兒童中就有約1人受到流動影響。這些兒童在社會化的早期,無法持續從家庭獲得情感支持和生活學習上的幫助。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更多兒童從“留守農村”變為“留守城鎮”,這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他們面臨的成長困境。

互聯網沉迷難題待解。這一代兒童是不折不扣的“數字原住民”,對于他們中不少人來說,他們更多通過手機、電腦的屏幕認識身邊的現實世界。但網絡游戲和快速興起的短視頻也日益全方位深度滲透兒童的日常生活。如何合理利用互聯網及應用而非陷入沉迷,幾乎是每一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這種媒介使用方式如何影響這一代的認知及思維方式,以及他們未來所生存的世界,是我們需要嚴肅對待和思考的議題。“救救孩子”,不該只出現在孩子偷偷網游充值和直播間打賞后的征討中。

青少年精神健康“危機”待解。相信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體會:這一代的孩子物質普遍富足,但要快樂也變得不再那么容易。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此前,社交網絡熱門話題榜上,“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24.6%”的話題就引起不少關注。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多孩子們易于被心理健康問題俘獲。何以至此?這一層意義上的“危機”是對我們的拷問。而“危機”的另一層意思是,盡管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污名化等有所緩解,但在現實中,我們捉襟見肘的干預與治療資源,遠不足以應對之,不管你是否承認,更多的孩子正游走在危險的邊緣。

值得指出的是,任何“兒童問題”,大概率背后都是“大人問題”,更準確地說,是“社會的問題”。兒童問題,更多是一些社會問題的表征。在任何時候,撫養下一代都是一項責任重大、不容懈怠的艱巨任務。也正因其艱巨,而愈加神圣與偉大。作為手握權利與選擇的“大人”,該如何為兒童創造一個更平等、更自由的世界?我們當常思之并踐行。不只在兒童節這一天,而當在這之后的每一天。(光明網評論員)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