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個性交友”“招募童星”等幌子!警惕“隔空猥褻”成侵害未成年人新形式_全球時快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以下稱朝陽法院)近日召開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開展情況暨典型案例新聞通報會,就2020年至2022年朝陽法院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審理情況等進行通報。通報顯示,在性侵、猥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通過網絡“隔空猥褻”成為新形式,犯罪嫌疑人往往打著“個性交友”“招募童星”等幌子,以誘騙、脅迫未成年女性進行“裸聊”或發送“裸照”“裸體視頻”等形式進行猥褻犯罪,隱蔽性更強,危害面更廣,對未成年人及家庭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
【資料圖】
通報會現場。曹璐/攝
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至2022年,朝陽法院受理的侵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發案率總體平穩,以侵害人身權利案件居多,包括故意傷害、強奸、強制猥褻、虐待被監護人、遺棄等多種案由。未成年人受害者年齡在14周歲以下的占62.6%,最小的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受害者,年僅1歲。罪犯方面,朋友、同事、父母的朋友等熟人犯罪占有一定比例;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罪犯超60%,罪犯大多為無業人員,但也有快遞員、保安、保姆、家教等特定職業。
未成年人犯罪率平穩下降,朝陽法院3年共判處未成年人犯罪人24人,但涉及犯罪的領域較多,包括盜竊罪、強奸罪、敲詐勒索罪、故意傷害罪等。未成年人罪犯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輟學、無業、務工人員占83.3%。
在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朝陽法院三年共審結案件1274件,其中涉未成年人撫養、監護、探望等事宜的撫養類案件共計1101件,占全部案件的86.4%。雖然撫養類案件占比較多,但此類案件調解撤訴比率逐年增高。朝陽法院王四營法庭庭長李甲軍介紹,朝陽法院堅持調解優先原則,在該類糾紛中一并處理未成年子女由誰撫養、撫養費用、日后探望問題,高效、徹底地解決糾紛。
據了解,包含上述舉措在內,朝陽法院構建了以“柔性司法”理念為中心,突出預防、保護、關愛為主線的“1+3”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體系。
朝陽法院副院長齊曉丹表示,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直以來,朝陽法院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組建了“刑民”專業審判團隊專門負責辦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并建立了“立審執三優先”聯動機制和源頭預防、常態保護、定期回訪工作機制。
同時,朝陽法院探索“多元化”司法維權保護,與區檢察院、區教委、區婦聯等區未保委成員單位以及朝陽律協、朝陽社區學院等共建工作機制;與區教委簽訂《關于協同推進法治校園建設的合作協議》,圍繞校園矛盾糾紛源頭預防調處化解、法治副校長等工作,建立信息共享、聯席會議、基地共建、多元解紛、聯合調研、司法建議六項協同機制,形成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合力。
針對犯罪未成年人,朝陽法院創建形成“庭前調查、親情教育、判后答疑、社區矯正”等“全鏈條”式審判教育模式。針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開展“立體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發送司法建議填補社會管理漏洞,建立“法治教育基地”。2020年以來,開展相關普法宣傳教育活動160余次,受眾約3萬人次;選派法官出任轄區學校兼職法治副校長;開展巡回審判20余次,旁聽群眾近2000人次。
朝陽法院王四營人民法庭副庭長張妍通報了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包括強奸、猥褻兒童的罪犯被依法嚴懲;犯敲詐勒索罪的未成年人被依法減輕處罰,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并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認定形成事實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對繼子女的監護權依法受保護;生母不依法、及時保障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被依法撤銷監護權等。
張妍呼吁,家長要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同時要提高防范意識,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李甲軍認為,當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仍然面臨嚴峻復雜的形勢,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還需優化。
朝陽法院堅持對審判中發現的問題積極提煉分析,并向有關單位發送司法建議。對發現的青少年見義勇為行為,向所在學校、街道及時發函建議表彰;對發現的校園安全疏漏現象,去學校調查后,向學校、區教委提出相關建議。截至目前,朝陽法院已向相關學校、公司等單位共發送十余篇司法建議,受到上述單位的高度重視,并將改進措施及時復函。
“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涉未成年人案件審理機制建設,繼續不斷延伸審判職能,加強與未成年保護相關單位聯動,探索更加符合朝陽特點的未成年司法保護模式,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齊曉丹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