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謹慎補倉,碧桂園銷售排名滑落-當前熱訊


曾經的一哥碧桂園加速重回公開土地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5月25日,在佛山的土拍中,碧桂園歷經10輪的競價,以總價27.4億元競得位于南海的一宗地塊,樓面價為9512元/平方米。

這是碧桂園本月落下的第二子。在此之前,碧桂園在太原拿下三宗地塊,成交價超5億元。上個月,碧桂園則是在杭州以總價28.25億元競得濱江一宗地塊,成交樓面價約2.67萬元/平方米的代價,溢價率達到11.88%。

停滯了多時,碧桂園在土地市場上重新蹣跚起步。

今年3月,碧桂園總裁莫斌在業績會上提到,面對去年行業整體極端困難的局面,碧桂園把保交付、保資產、保安全、保信用放在了首要位置,做出了階段性減少投資拿地的決定,2022年共計新獲取9個項目,權益地價約61億元。

莫斌說,進入2023年,碧桂園已經重啟拿地,整體投資方向將圍繞人口流動、產業布局、經濟基礎、供需情況等核心變量進行優中選優,重質輕量,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通過新增土儲布局的調整,碧桂園計劃用3-5年的時間,將公司一二線對三四線的貨值比例提升至50%對50%,用優質的土地資源支撐公司未來的穩健發展。

但即便碧桂園有意重啟拿地,受限于現金流等客觀情況,其表現也仍然審慎。

事實上,碧桂園現金面并沒有明顯惡化。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碧桂園手持1475.5億元的現金,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凈借貸比分別下降至69.4%、40%,現金短債比1.6倍,現金回款率保持在93%的高位,經營性凈現金流為356.2億元。

但在今年業績會上,碧桂園控股常務副總裁程光煜針對拿地計劃表示,房地產市場目前處在筑底復蘇階段,碧桂園的優勢會在市場曲線的右側進行土地獲取。“碧桂園拿地的預算依然是相對保守,常年保持在銷售額的40%以內,今年也不會給自己定一個確定性或者追求投資量的多少,而是更注重投資的質量,更注重新增資產的優質。”

程光煜強調,在熱門地區市場,根據現在的競買規則,也有一定的概率,不完全可控,但公司內部會定一個現金的預算上限,具體拿多少,什么時候拿地跟市場機會呈現和市場復蘇的過程有關。

這也就導致了碧桂園在土地市場上表現依舊平淡。

事實上,雖然碧桂園近期拿地有實質性的行動,但也可以看到,碧桂園所獲取的地塊有部分是在開發中的大型項目存續地塊,而在熱點城市所摘得的地塊,則多數體量較小。

可供對比的例子是,碧桂園在太原拿下的地塊,就計劃用于太原碧桂園鳳凰城項目后續開發。這是一個超大型項目,目前六期在售。

而南海地塊、杭州地塊區位條件有一定優勢,但也僅都是總價20多億元的項目,由此看來碧桂園在土地市場上依舊未能大展身手。而一個客觀的事實是,距離今年上半年結束僅有1個月的時間,碧桂園其實在土地市場上同比并沒有明顯的擴張趨勢。

根據中指院統計數據,今年前4個月,碧桂園權益拿地金額為27億元,排名第31;去年前4個月,碧桂園的權益拿地金額是28億元,同比幾乎持平。

在這種環境下,碧桂園銷售額進一步滑落,將會是大概率事件。根據中指院2023年5月31日發布的銷售業績排行榜,碧桂園銷售額為1399億元,在保利、萬科、中海和華潤之后,排名繼續滑落至第5位。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碧桂園架構調整也頻繁發生。

2023年5月31日,碧桂園內部發文稱,因應行業形勢發展變化,為更好地保障集團“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碧桂園將強地產屬性的組織架構迭代升級為適配多元業務協調發展的新架構。此次調整后,碧桂園控股集團下設地產集團、科技建筑集團兩大產業集團及新業務事業部、創新投資事業部兩大業務板塊。

其中,莫斌任碧桂園控股集團總裁、科技建筑集團董事長;程光煜任碧桂園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碧桂園地產集團CEO;丁杰任碧桂園控股集團副總裁、科技建筑集團總裁。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