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亮點!校門口禁煙,別只靠家長的自覺
【資料圖】
原標題:校門口禁煙,別只靠家長的自覺
在今年世界無煙日到來之際,北京市控煙協會組織26名控煙志愿者蹲點36家小學、幼兒園校門口,專門開展控煙狀況調查。據志愿者報告,在25家(占比69.44%)學校和幼兒園的門口或家長等候區(qū),能看到家長吸煙現象,在18家學校和幼兒園(占比50.00%)校門口或家長等候區(qū)能聞到煙味;志愿者在27家學校和幼兒園(占比75.00%)校門口或家長等候區(qū)能看到地上的煙頭,大部分學校門口或家長等候區(qū)的家長吸煙情況比較嚴重。北京市控煙協會表示,迅速扭轉學校門口吸煙問題迫在眉睫。(5月30日《北京青年報》)
中小學校、幼兒園門口家長等候區(qū)成“吸煙重災區(qū)”,應該不是北京一地之現象。家長在校門口集中“吞云吐霧”,不僅污染空氣,而且影響學生和其他家長的身體健康,讓穿行在繚繞煙霧中的他們被迫吸收“二手煙”,不少研究證明,“二手煙”在成分上與吸煙者吸入的主流煙霧沒有差別,只有完全無煙的環(huán)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此外,幼兒和小學生的心智遠未成熟,行為舉止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極易受外界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影響,家長在校門口無所顧忌地抽煙,遞煙甚至成為一種禮節(jié),容易給孩子們造成不良示范,長此以往,有可能促進孩子們產生吸煙行為。
那么,校門口為何會成為“吸煙重災區(qū)”?學校內禁止吸煙,這是眾所周知的,而校外區(qū)域是否應該禁煙,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提出,學校、幼兒園周邊不得設置煙、酒、彩票銷售網點。但除了銷售,學校外多少米內禁止吸煙的問題,尚未有明確規(guī)定。相關法規(guī)也提到,任何人不得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吸煙、飲酒。然而,“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是否包括上下學高峰時段的校門口,如果包括,范圍多大,這些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所以,校門口成禁煙模糊地帶。
正因如此,學校、幼兒園保安和老師要勸阻家長的吸煙行為,于法無據,也就難以理直氣壯。據報道,一些正在抽煙的家長面對學校保安的勸導,還說“他管不著,他沒這么大權力”。也有學校在門前掛了一塊牌子,上寫“本單位為全面禁煙單位,室內外所有區(qū)域禁止吸煙”,但這樣的提示并沒能減少校門前的吸煙現象。還有學校在開家長會時,提醒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煙。這些措施幾乎都難以奏效。因此,減少校門口吸煙,主要要依靠家長的自我道德約束。
當然,這并不是意味著,改善校門口的吸煙狀況,家長之外的其他各方不能有所作為。一方面,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杜絕煙草危害,學校、幼兒園及不吸煙的家長縱使“勸煙”艱難,也要持續(xù)引導,加大勸阻力度,做好在校門口張貼禁煙標志牌等工作,還可以家校聯合,開展控煙宣傳教育工作,將校門口禁煙宣傳到家,要堅決摒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做法。另一方面,輿論也要依靠宣傳,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方式,引導家長不在校門口吸煙,提高家長在公共場所的文明素質。
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制度補漏”,對禁煙的“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予以細化,明確是否包括上下學高峰時段的校門口、范圍多大,校門口如何嚴格執(zhí)行禁煙、誰來做好第一責任人等,都是需要細化的內容。希望相關各方,都能關注校門口家長吸煙的問題,強化大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意識。(何勇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