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抓共管讓防溺水更有效 焦點日報
(資料圖)
原標題:齊抓共管讓防溺水更有效
積極創新防溺水預警方式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
近期,全國各地氣溫迅速回升,汛期即將來臨,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為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發布預防學生溺水工作預警,提醒各地要以農村地區學校、村莊周邊和學生上下學沿途水域為重點,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完善安全警示標識,配置安全防護設施。
學生尤其是未成年學生是溺水的高危人群。天氣一熱,有的學生喜歡去河流湖泊游泳消暑,一些家長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大多由祖輩撫養,通常欠缺足夠的精力與相關知識,容易產生溺水事故。溺水情況一旦發生,救援也只有30秒黃金期,如果目擊者不會游泳,或者沒有適合的緊急救援設施,往往會釀成悲劇。
救災解難,不如防之為易。要降低學生溺水事故發生率,減少悲劇的發生,就要讓防溺水工作更有效、更有力。一方面,要構建社會、家庭、學校攜手共管的安全教育網絡,切實加強學校與家長、社區和有關部門的聯系,組織和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堅決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預防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積極創新防溺水預警方式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要劃定溺水防范區,在顯眼處設立安全警示標牌,設置安全隔離帶、防護欄等防溺水應急設施。對于一些危險水域,則要明確責任部門,積極采取柵欄隔離、視頻監控、定期巡邏、無人機常態宣防喊話、水庫防溺水智能報警系統、防溺水有獎舉報等方式,讓學生遠離危險水域。同時,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在危險水域投放一些救援竹竿、救生圈、救援繩、救生衣等緊急救援裝備,全面筑牢水域安全屏障。
家長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應該承擔監護責任與教育責任,避免孩子到危險水域游泳。相關部門還要督促家長有效履職,對失職的監護人要依法采取懲治措施,齊抓共管讓防溺水更有效。(戴先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