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創新“媽媽崗”就業模式
(資料圖)
原標題:探索創新“媽媽崗”就業模式
日前,廣東省人社廳發布《關于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促進婦女就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鼓勵用人單位拿出部分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設置“媽媽崗”,鼓勵引導“媽媽崗”實行靈活上班和彈性工作的方式。這一新型就業模式引發熱議。
在不少家庭里,女性在養育孩子上承擔更多責任和壓力,既要照顧孩子和家庭,又要工作,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分身乏術”的難題。一部分女性在生育后能夠順利回歸職場,但也有一部分女性因無人帶娃,不得不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媽媽崗”通過彈性化設計,讓媽媽們在親力帶娃的同時,能夠順利重返職場,為“一邊工作,一邊帶娃”提供了可行解決方案。無論是減輕生育家庭的經濟壓力、促進女性的社會融入,還是緩解女性生育焦慮、釋放生育潛能,“媽媽崗”都具有積極意義。
“媽媽崗”是一個暖心崗,也是一個智慧崗。它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在工作任務不變的基礎上,將完成任務的時間拆散,一定程度上兼顧了企業的生產效益問題。不過,“媽媽崗”畢竟不同于一般崗位,特殊的用工模式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管理難度和成本。也正因為如此,在征求意見、準備推行實施階段,有關方面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承受力、社會的接納度,正視“媽媽崗”推廣過程中的成本分攤問題,從就業扶持、培訓扶持、稅收減免等方面對“媽媽崗”就業模式進行支持;同時針對“媽媽崗”等靈活就業群體及時出臺相關措施,依法加強監督檢查,夯實“媽媽崗”的勞動權益保障工作。
“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進步的手”,女性不僅是生育主體,也是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本。“媽媽崗”的出現,說明我們在解決女性就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上,可以探索更具創造性的管理模式。設立“媽媽崗”并不是唯一的方案,彈性工作模式也可以不限于“媽媽崗”。充分保障女性就業權利,需要尋求個人、家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不斷創新探索,最終形成政府主導、各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婦女群體受益的格局,推動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魏曉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