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看點】防范“擦邊主播”出鏡 平臺應守土有責
(資料圖)
原標題:防范“擦邊主播”出鏡 平臺應守土有責
擦邊,網絡用語,是指在直播短視頻等平臺上靠衣著暴露、行為挑逗吸引眼球的低俗行為。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擦邊行為在網絡上層出不窮。部分主播不僅靠發一些擦邊內容吸引眼球,甚至為了增加視頻播放量,還會特意打上“擦邊”的標簽。(3月29日《法治日報》)
直播帶貨商業模式的快速普及,吸引著更多的主播參與其中。然而,伴隨商業賽道的日漸擁擠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部分主播為吸引用戶和賺流量,篤信“吸睛就是吸金”經營邏輯,罔顧法律和公序良俗,頻頻使出打低俗、軟色情的“擦邊球”的“奇招”。“擦邊主播”如此只顧流量無視正能量傳播,不僅污染了網絡空間,毒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也極易形成錯誤的價值導向,于德不符、于法不容,必須堅決遏制。
作為一種新商業模式,盡管直播帶貨在本質上是以營利為目的,但傳播正能量始終是根本遵循。參與其中的相關責任主體,尤其是對防止“擦邊主播”出鏡負有把好“第一關”責任的直播平臺,只有切實履行守土的主體責任,主動平衡好商業利益與公共責任,這一朝氣蓬勃的行業才能真正持久地迎來發展的春天。否則,任由“擦邊主播”在自家地盤上肆意妄為,不但要為此付出沉重的法律代價,也會斷送自身的發展愿景,必然得不償失。
故此,壓實直播平臺主體責任,讓其當好不許“擦邊主播”輕易出鏡的“守門人”,無疑是必然抉擇。直播平臺要切實扛起守土有責的大旗,對“擦邊主播”低俗媚俗等營銷伎倆,該屏蔽的屏蔽,該刪除的刪除,并對屢教不改者,果斷祭出“一次性死亡”的懲戒利劍,讓其沒有機會再次入住平臺。監管部門亦應對消極履行主體責任的直播平臺及時嚴懲不貸,倒逼其在責任壓力下如履薄冰地當好“守門人”。(張智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