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陪診服務需要監管“陪護”


【資料圖】

原標題:陪診服務需要監管“陪護”

“隔幾天就犯病,該看中醫還是西醫,去哪家醫院好”“父母三天兩頭就要去醫院,我和老公在外地有心無力”……針對這些現實需求,陪人看病、替人取藥、幫人問診的職業陪診師悄然興起。(據《工人日報》3月27日報道)

陪診師一對一對接患者需求,有助于節省看病時間、改善就醫體驗。特別是對于空巢老人、殘障人士等群體來說,陪診服務在幫其減少跑腿問詢之苦的同時,也能送去一定的心理慰藉。

在為陪診服務瞄準特殊群體就醫痛點叫好的同時,也要看到,這一新業態還面臨諸多現實問題。比如,由于缺乏相關行業規范,其準入門檻并不高——沒有年齡、專業、學歷等限制,從業人員資質水平、專業能力參差不齊。有多次下單的患者坦言,能否得到良好的服務,完全靠運氣。此外,就診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責任如何認定,費用該如何計算,對陪診質量不滿如何處理等問題尚不明確,容易引發糾紛。

陪診服務需要監管“陪護”。相關部門應盡早出臺指導性文件,規范其準入門檻、服務內容、收費標準等。醫療服務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在醫院內開展陪診服務的人員加強管理。當陪診行業被納入法治化軌道,其積極作用就能更好發揮,就能以越來越規范的服務,實現供需雙方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潘鐸印)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