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熱點:中國太保2022年經營業績聚焦:壽險轉型保持定力 大健康戰略棋至中盤
(相關資料圖)
3月27日下午,中國太保召開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中國太保總裁傅帆表示,2022年公司實現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從經營指標來看,中國太保2022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988億元,同比增長8.7%;實現歸母營運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13.5%。
同時,傅帆表示,公司持續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拓展大健康生態布局,優化高品質服務貢獻,形成覆蓋未病、已病、康復、養老全場景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累計發放養老社區入住資格函近兩萬個,已在全國11個城市落地12個項目。
壽險轉型保持定力
壽險業務方面,2022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253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新保業務664億元,同比增長35.8%,續期業務1589億元,同比下降2.4%。個人壽險客戶13個月保單繼續率達88%,同比提升7.7個百分點。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險業務收入28261元,同比增長31.7%,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傭金收入4134元,同比增長10.3%。
銀保渠道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0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9%,其中新保業務收入28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32%,新保期繳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225%,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占比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至9.3%。
針對長航計劃,太保壽險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蔡強表示,推行18個月以來,基本來說符合管理層預期的效果,各個項目集,不管是個險還是產品、渠道等都已經落地推進到位。下一步的思路就是進一步的深化組織的轉型,來釋放各級機構的積極性,通過解放生產關系的再造,進一步釋放生產力,用以配套外勤的職業化、專業化、數字化,讓內勤整個的架構、內勤人員的專業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太保壽險董事長潘艷紅表示,壽險經過去年一年的轉型,各項目的成效正在顯現。過去一年,應該說過程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外部環境的挑戰對轉型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其實已經過去,今年一季度以來的各項的指標也是呈現出向好的態勢。現在公司上下對轉型的方向已經形成非常高度的認同和統一,后續需要長期的堅持下去,保持定力,保持轉型的方向不動搖,相信轉型的效果一定會越來越好。
產險業務方面,太保產險全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704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車險保險業務收入980億元,同比增長6.7%,非車險保險業務收入724億元,同比增長19%。綜合成本率97.3%,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綜合賠付率68.5%,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28.8%,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車險方面,把握新能源車發展機遇,新能源車保費占比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至8.3%。非車圍繞國家戰略的政策導向,加快業務轉型創新步伐,不斷增強新興市場的發展動能,持續優化業務品質的結構。
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表示,公司一直關注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概括為12個字,叫“有效益,可持續,精細化,有韌性”。在戰略方面,主要是三大重點:一是著眼于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不斷鞏固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全面加強在綠色保險,科技保險,以及三農保險領域的創新布局。二是著眼于經營的有韌性。在持續加強能力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化能力建設。三是著眼于管理的系統性。在這個方面,主要是兩個領域,一方面是通過建設“產險大腦”,有效采集和管理我們所有的數據資產,也就是說以此構建四通八達的數字化網絡,為實現精準經營、精確管理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實用型的智能技術應用,以智能化的技術,實現基礎作業的無人化和日常服務的無感化,為下一步高度的智能化應用奠定基礎。
大健康戰略棋至中盤
作為中國太保“大健康、大數據、大區域”三大核心戰略之一,“大健康”戰略于2020年全面啟動,以保險支付為手段、以投資健康醫療產業為牽引,建設“保險+”新生態,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太保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據傅帆介紹,中國太保2022年持續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拓展大健康生態布局,優化高品質服務貢獻,形成覆蓋未病、已病、康復、養老全場景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太保家園深耕“頤養、樂養、康養”三條產品線,累計發放養老社區入住資格函近兩萬個,已在全國11個城市落地12個項目,其中成都、大理、杭州地區已經正式開始運營。
此外,打造業內首個康復醫療品牌“源申康復”,與知名醫療機構合作,共促康復醫療醫學研究和轉換。太保藍本覆蓋客戶近2200萬,太醫管家注冊用戶超300萬,服務覆蓋健康管理、就醫問診等。推出互聯網產品品牌“藍醫保”,重新定義長期醫療險,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服務。
據中國太保副總裁馬欣介紹,目前大健康正在從“有藍圖”邁向“見成效”的階段,從集團數據看,整個集團的健康險保費實現了持續穩步的增長,使用健康醫療服務的客戶數,在2022年增長了150%。
針對大健康方面的規劃,馬欣表示,一是用創新發揮商保支付在健康養老第二、第三支柱中的作用。例如通過提供以商保支付為主的高端醫療,推動企業用戶從普通服務業務邁向高端醫療綜合解決方案;再例如在個人客戶方面,特別是醫療險,實現對老年客戶和帶病客戶的保障覆蓋。
二是打造產服體系,用服務提升保險的競爭優勢,圍繞線上線下醫療服務的供給,聚焦“一老一少”的健康服務需求,我們強勢推出了一系列品牌,線上管理是醫療平臺“太醫管家”;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合作成立了康復研究院,啟動“源申康復”連鎖醫院的建設;與上海體育學院成立了運動健康促進現代產業學院,落地首個青少年健康促進項目;參股了廣慈紀念醫院和和睦家等高端醫療機構。太保家園的養老社區,在去年我們已經運營的床位達到了3000多張,服務生態的豐富必將增強保險的競爭優勢。
“在賦能產品之外,在這個領域的布局,我們還在支持壽險營銷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的改造,去年我們和瑞金共同打造了一個課程是廣慈健康管理師培訓,去年培訓了1萬人,2023年準備再培訓一萬人。”馬欣表示。
三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中國太保的優勢是國際基因、市場機制,目前在產品開發、服務創新、醫療醫藥以及健康數據等方面,正在形成堅實的人力基礎。
馬欣表示,“2023年是中國太保大健康戰略五年規劃實施的第三年,應該是棋至中盤,未來我們還是會把握價值創造和長期主義的原則,用更大的發展成效,回饋關注這項戰略實施的投資者。”
科技與業務結合更緊密
針對“大數據”戰略,中國太保副總裁俞斌介紹道,大數據戰略的落地,主要還是通過科技規劃的編制以及推動實施實現的,從2002年開始編制科技規劃,一開始是ITSP,后面是ITAP、ITMP、ITDP、ITDP2.0.在過去三年,科技規劃ITDP2.0主要是5大能力的建設,分別是治理管理能力、自主研發能力、協同能力平臺、數據服務能力以及創新發展能力。
據介紹,過去三年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在人才隊伍的結構變化上,高端人才的比例上升到60%,其中AI人才增長了70%,大數據人才增長了93%。在知識產權方面,去年共有78項專利申請被受理,還有61項軟件著作權獲得登記授權。從效能提升方面來講,通過對于運營中心包括研發中心產能的上升以及人工智能包括RPA,這兩年每年都有數億級成本的節降,對于IT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數據服務能力方面,集團統一的數據服務完成了9.7億數據的歸并和清洗,并建成了15個數據域,超過8800個公共數據模型和多個大數據應用,支撐內外部數據調用超過1.7億次。在人工智能的建設方面,集團統一建設了AI中臺,形成了100個原子能力,賦能業務場景應用56項,其中智能交互能力的全年調用次數達到2.15億次,同比提升了103%。
俞斌坦言,大數據戰略還是要落地到保險業務本身,所以未來的科技規劃可能跟業務的結合會相對更緊密,主要就是新服務、新客群、新風控、新運營,新財精和新投研。
(文章來源:中國網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