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議:中集集團:集裝箱業務有望下半年逐步企穩 海工邁入強復蘇階段
隨著全球貿易增速放緩、集運行業周期回落,全球集裝箱巨頭中集集團(000039)2022年業績回落。
在3月29日中集集團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事長麥伯良表示,當前集裝箱箱價已經企穩,預計今年下半年集裝箱業務有望企穩回升,非箱業務迅猛發展;另外,今年公司將把握海工業務已經邁入強復蘇階段的機遇,并進一步推動海工資產業務重組。
集裝箱業務下半年有望回升
(資料圖)
2022年,中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15.37億元,凈利潤32.19億元,同比下降51.70%,扣非凈利潤達到42.82億元,創歷史次新高。其中,主營集裝箱業務同比下降約三成。
“集裝箱業務主要受干貨箱品種影響比較大,上半年需求量僅為常規年份的1/5.”麥伯良介紹,主要原因是集裝箱2021年需求透支比較大,除干貨箱外,冷藏箱,特種箱等其它箱種保持正常水平;另外,集裝箱價格在今年2月已經企穩在2200美金/TEU以上,預計后續箱價將會上行。
考慮全球貿易負增長預期以及中國經濟復蘇等因素,麥伯良預計今年下半年集裝箱業務將環比上半年增長,明年將恢復增長;另外,冷鏈物流、模塊化建筑等非箱業務也步入快速增長期,未來有望企及集裝箱業務規模。
近年來,全球制造產業鏈出現向東南亞轉移趨勢。麥伯良向記者表示中集集團高度重視集裝箱產業鏈轉移東南亞的動態,但預計未來5-10年看不到實際性變化。
“集裝箱產業過去是從日韓轉移到中國,未來可能存在轉移到東南亞的趨勢,但這并不容易。”麥伯良表示,短期來看,東南亞在全球集裝箱份額占比會提升,但無論在集裝箱市場需求,還是生產技術、裝備、供應鏈,中國都占據主導地位。
海工業務復蘇
相比集裝箱業務回落,去年中集集團能化裝備、海洋工程板塊同比增長。其中,海工業務凈虧損同比收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經營利潤實現2億元,扭虧為盈,新增生效訂單同比增長 77%至25.6億美元。
董秘吳三強介紹,全球主要四大研究機構一致看好海洋石油的投資回暖,中集深水鉆井平臺日租金由此前低位20萬美元/天提升到將近40萬美元/天,整個行業迅速回暖。
據 Clarkson 2022年的行業報告,鉆井市場大幅回暖,截至2022年底,全球自升式鉆井平臺活躍平臺的出租率提升至86%,全球浮式鉆井平臺活躍平臺的出租率提升至82%,整體行業租金有所提升。
“海工已經進入強復蘇階段,我們會緊緊把握住這次機會,”麥伯良介紹,考慮產能承接力,公司將放緩接單速度,提升質量;預計今年海工將會突破百億營收規模,明、后年將從財報上逐步出反映復蘇進展。
中集集團也將持續推進海工資產重組。2022年5月,中集海工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與煙臺國豐集團共同出資注冊成立海洋科技集團。交易完成后,中集集團持有海洋科技集團83.3%股權。
“今年我們還會再加快推動下一步的海工重組,也希望能夠借這次復蘇的機會,把我們歷年來存量的包袱解除掉。”麥伯良表示。
資本支出趨向謹慎
在道路運輸業務方面,中集車輛海外市場表現更為強勁,其中,北美半掛車業務收入提升 134.27%至96.05億元,毛利率提升至 17.55%,盈利創歷史新高;歐洲半掛車業務收入獲得穩健增長。據麥伯良預計,中集國內車輛業務經歷去年大幅下降后,今年有望大幅反彈,美國、歐洲市場則相對持平。另外,中集集團將整合供應鏈,由核心大廠通過自動化來集合零部件生產,再集中配送到裝配廠,直接面對客戶進行銷售。
年報顯示, 2023年中集集團資本性支出約將達到116億元,主要用于收購股權以及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等。
公司副總裁、財務總監曾邗進一步介紹,資本開支計劃將涉及各個業務,現有業務和新興業務估計各占一半,主要采取產權類投資,其次是固定資產投資。
不過,對于資本開支計劃具體實施,麥伯良表示態度趨向謹慎。
“現在全球經濟經形勢非常復雜,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投資會采取穩健的保守的策略,以應對未來發突發性事件,確保中集集團能夠平穩度過重大的不確定性。”麥伯良表示,公司逐個項目審核,估計最終的年度開支規模不會達到該數目。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