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顏值打分”更像是一種娛樂消遣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顏值打分”更像是一種娛樂消遣

弓長

據近日央視網、《北京青年報》等媒體報道,“長相評價”“顏值打分”近來開始在各大社交平臺流行。不少網友毫無保留地將純素顏自拍照曬出,并附上“求大家說說第一印象+評分”等文案,期待陌生網友在評論區為其長相“客觀”評分。在一些網購平臺上,這項社交體驗還轉化為一種經濟行為,以“顏值測評+變美攻略”“純路人視角客觀評價”為名的商品五花八門。

自己曬照片,付費請人點評,并給出變美思路和意見——與美妝、醫美等爆火的原因類似,上述現象也是顏值焦慮催生出的一種顏值經濟形態。對于美丑的判斷,雖然主觀性較強,付費求來的意見和建議也不一定可行,甚至一些點評還會被夾帶私貨、有商家趁機推銷醫美項目,但不少人依然熱衷于這種新玩法,有人甚至輾轉多個平臺、多個商戶以尋求自認為客觀公正的評價,其背后的原因值得玩味。

時下,不少人視高顏值、精致外表為加分項,認為這可以彌補自身其他能力、條件的不足,而熟人的評價往往會戴上濾鏡,第三方或專業人士的評分會更客觀,更能找出顏值的差距并提供可行的變美思路。從這個角度看,“長相評價”與法律咨詢、學業規劃等付費咨詢項目類似,都是專業知識變現的一種途徑。只是,這種消費相對特殊,美與不美實在難有精確的標準和唯一答案。

讓人欣慰的是,購買這類服務、收到評價后,只有少數人會陷入對顏值的自我懷疑和焦慮中,更多的人還是能夠直面長相的缺陷和不足,心態也比較平和,表示“只當作是一種‘聽夸找樂’的消遣”,這樣的豁達與灑脫,某種角度上正是一種反焦慮、“與素顏和解”的表現。在如今多元的價值體系中,越來越多的人不愿被主流審美所定義、被他人的眼光和看法所裹挾。

眼下,對購買“長相評價”“顏值打分”等服務的行為,不妨多些寬容,現代人自我揶揄“顏值不過關”無傷大雅。對類似“顏值生意”,一些人可以不認可,但也不必急于揮棒指責。

應該明確的是,長相好壞真的沒有一定之規,相比外表的美,內在美才是更被看重的東西。一些消費者愿意為這樣的商品或服務付費,無可厚非,但也要當心被一些商家精準營銷,割了韭菜。至于這樣的業態前景如何,不妨交給時間去檢驗。


標簽: 只有少數 客觀公正 北京青年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