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訊!雷鋒服務亭變身“溫暖驛站”
原標題:讓街區更聚人氣,讓居民更加幸福,將陣地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引題)
雷鋒服務亭變身“溫暖驛站”(主題)
(相關資料圖)
“大到讀書看報,急救藥具,小到手機充電,便民服務,家門口的小小雷鋒志愿服務亭作用大著呢……”上海彭浦新村街道地處靜安區西北部,具有老齡化程度高、低收入人群多、特殊弱勢人員聚集的特點。該街道通過探索建立雷鋒志愿服務亭,實現了社區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全覆蓋,樹立起一面獨特的文明實踐旗幟。
近年來,雷鋒志愿服務亭的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拓展,已成為集文明風尚倡導、商戶誠信評價、矛盾糾紛協調、微型愛心書屋、公益捐助站點、新聞宣傳陣地、黨員志愿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網格巡查直報點、校外社會實踐點等11項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被居民譽為社區里的“溫暖驛站”。
街道從社區招募樂于奉獻、善于管理的黨員志愿者負責公益亭的日常服務運營。通過建好“一張屏”,向商戶和居民廣泛開展公益宣傳、法律宣傳;用好“一扇門”,為環衛工人、外賣小哥提供洗手池、微波爐、飲水等日常服務;通過“一元錢”“一杯水”“一把椅子”“一件雨衣”,把志愿服務亭打造成為大家勞業小息、飲水解渴、避風躲雨、排憂解難的溫馨港灣。
同時,志愿服務亭作為思想宣傳陣地,通過播放公益片、重大新聞、政策宣傳片等弘揚正能量;設立微型書屋,提供圖書和報刊雜志,供居民免費閱覽和拿取;發放民政、公安、市場監管、消防、紅十字會等各單位和部門的宣傳品,向市民進行相關政策宣傳。亭子里還設有紅十字博愛接力箱和轄區特殊人群制作的手工制品,供居民義買,同時設置了紅十字會的捐款箱,在整個街區營造了團結和諧、互助友愛的良好氛圍。
轄區“擁軍一條街”聞喜路上的餐飲店主動采用“小份菜”“溫馨提示”等方式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節約糧食”和“光盤行動”號召。
據統計,五年多來志愿服務亭累計發放報紙及宣傳資料2.3萬余份、提供咨詢服務5000人次、為行人提供茶水6500余次、提供充電服務1500余次、收到愛心義賣捐款5200元。
為增強轄區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街道聯合轄區內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同創共建,簽約共享,借助雷鋒志愿服務亭共同打造中小幼學生校外社會實踐點。
各共建學校每周安排學生輪流在雷鋒志愿服務亭服務一小時,為沿途居民提供熱水服務、免費手機充電、為戶外職工提供飲水、熱飯服務、派發報紙、愛心義賣、為志愿服務亭做清潔整理工作等。通過每周的活動,讓青少年從小培養為社會服務的公益理念,從“人人為我”轉變為“我為人人”。
彭浦轄區的13條道路沿街雖有商戶1700多家,但缺乏高端綜合型園區和商業樓宇。這些商鋪的服務,直接關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
“把弘揚雷鋒精神,誠信經營放在商鋪轉型發展的首位。”志愿服務亭的功能有了新拓展:雷鋒志愿服務亭的志愿者們負責收集群眾意見,監督商戶誠信經營,不斷鼓勵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參與社區治理。亭子里設置“顧客評價反饋系統”,鼓勵居民對消費滿意度進行評價,通過宣傳頁與電子屏為轄區優質商戶提供免費廣告服務;志愿者們還制定實施走訪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訪商戶,了解需求、問題和建議,幫助商戶排憂解難。
如今,“雷鋒志愿服務亭”已成為搭建在家門口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站”,不斷協調政府、企業、商會、居民各方關系,為社區治理獻智出力,不斷提高商戶經營參與度、誠信度,讓街區更聚人氣,讓居民更加幸福,將陣地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