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頭條:為鄉村建設塑形鑄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為鄉村建設塑形鑄魂

剛剛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重點部署。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一字之變,內涵卻豐富而深刻。我國自古以來崇尚“和”的理念,農業生產講求得時之和、適地之宜,村落民居講求順應山水、和于四時,鄉村生活講求人心和善、以和為貴。

建設和美鄉村,突出強調的是鄉村塑形與鑄魂并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把“和”的理念貫穿鄉村建設始終,滋潤人心、凝聚人心。實現這一目標,必然離不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抓手,不斷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讓真正優秀的鄉村文化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

近年來,我國鄉村文化建設腳步不斷加快,基礎設施網絡觸角不斷延伸,各地鄉村基本都建起了文化服務站、活動中心、鄉村戲臺、非遺傳習場所等。從實際情況看,一些地方的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存在著維護不到位的問題,經常性的文化活動組織少,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多,再加上大量人員外出打工,缺少鄉土文化能人,即便是有心開展文化活動也難以組織。這使得鄉村文化活動越來越少,村里的中老年人大多靠打牌消磨時間,青少年則變成了“低頭族”。

建設和美鄉村,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村精神風貌,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固然要加強鄉村文化設施的建設、管理,提高綜合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從農民需要出發,從農民喜好著手,增加富有農耕農趣農味、體現和諧和順和美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在內容上,要把“高質量”擺在首要位置,立足優秀民族民間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以喜聞樂見、彰顯特色的方式,成風化人、以文育人,充分發揮文化浸潤作用;在方式上,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抓手、平臺和載體,持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實現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張雪)

標簽: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建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