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觀察:揚州“菜籃子”插上“數字翼”
(相關資料圖)
當“菜籃子”嫁接上5G、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蔬菜又怎么種、怎么運、怎么賣呢?近日,2022年度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名單公布,揚州江都區吳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榜上有名,成為全市唯一一家上榜單位。
吳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數字化,到底是啥樣的?記者近日驅車沿著白塔河公園一路南行來到這里,全景玻璃結構的外觀讓人眼前一亮。走進園區,只見蔬果長勢喜人,數字化設備科技感十足,單排架式、A字形架式、品字形架式等栽培模式應有盡有,農戶們穿梭其中,或修剪葉片,或維護設備,一派忙碌景象。
吳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始建于2006年,核心區規劃總面積11.1萬畝,擁有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等各類市場經營主體近百家,年產優質蔬果3萬噸、糧食4.5萬噸,產值達3億元。作為揚州人的菜籃子基地,近年來,園區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創新應用5G、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現代化農業智慧科技園區。
在潤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示范種植基地,智能機械化設備能自動調節大棚內的溫度、光照和水分,并實現遠程操控。“我們種植的燕窩果適宜在熱帶環境生長,而長江以北屬亞熱帶地區,數字大棚打造了適合它生長的氣候環境,解決了燕窩果‘水土不服’的問題。”公司負責人張剛介紹,大棚集成了溫控系統、補光系統和滴灌、霧噴系統。其中,溫控系統用來冬天增溫、夏天通風,使棚內溫度保持在15°C—40°C,當陰雨天氣光照不足時,則開啟補光系統,為燕窩果打造科學、智能的“家”。
“你看,今天這兩棟大棚里的球生菜已經達到了出售標準,最快4小時就能送到客人餐桌。”在盛貝農業生態園,成箱的球生菜陸續安排裝車,農戶葉坤明正通過管理系統,精準調控水、肥、溫、光、氣等指標,確保作物始終處在最佳生長環境。
盛貝農業生態園是吳橋鎮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已實現了種植、采摘、運輸、銷售等全鏈條數字化。2022年初,葉坤明嘗試采用無土栽培,水肥一體滴灌管理。“只要通過水肥管理系統定好用量、時間,就能自動灌溉。”葉坤明告訴記者,每個大棚都安裝了溫度、濕度傳感器,通過手機就能直接讀取信息。“另外還配備了降溫系統、加溫系統等,冬天晚上室外溫度降到零下五六攝氏度時,加溫系統就會自動開啟,省心多了。”
“目前,智慧園區已初步建成,相關物聯網設備正在完善中,全面建成后,所有農戶都可以從手機上查看水肥、光照、溫控等情況,精準對蔬菜、花卉進行智能化管護。”吳橋鎮副鎮長、吳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負責人許良祝表示,未來將建成集綠色種植、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生態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農業園區,助力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