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動態:市場觀潮丨“開門紅”之后,旅游業要應對更多挑戰

【市場觀潮】

原標題:“開門紅”之后,旅游業要應對更多挑戰


(相關資料圖)

趙昂

春節結束,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各地景區游人涌動,可以說是“開門紅”。

事實上,盡管之前受客觀因素影響,但旅游業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旅游企業455.1萬余家,其中去年新增注冊企業55.8萬家。可以說,投資者對我國旅游業長期向好的信心沒有變,并且與日俱增。

不過,盡管各地景區人流不少,但從旅游業收入角度來說,并沒有完全恢復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今年春節期間國內旅游收入3758億元,不及2019年的四分之三。事實上,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消費者的出行和消費習慣在調整,旅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包括住宿、餐飲、交通等行業內的相關企業,也在進行調整和適應,旅游業從業人員同樣在進行著調整。

而旅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多是小微企業,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盡快調整好現金流結構以維持正常運轉,才是當務之急,而新產品新服務自然暫時無暇顧及。也就是說,隨著外部環境調整,旅游業雖然已經“止血”,但還處于恢復調整期,離重新“造血”和“新血”注入仍有距離。

但是,留給國內旅游企業適應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隨著出境游的逐步放開,以及入境措施的優化,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了,國內旅游企業要重新回歸國際市場參與競爭,這就對旅游業增加了新的考驗。

舉個例子,同樣一片海灘,在自然風光相似的情況下,除卻價格因素,國內從業者與海外同行對比的話,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出境游如此,入境同理。面對著入境消費者,哪些景區、哪些企業可以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呢?

當然,涉外旅游業不可能一夜之間完全直面國際競爭,總有個過程,尚有時間余地,但這個時間余地,終究是有期限的。旅游相關企業要利用這段時間,做好準備,做好調研分析,調整資源布局,優化現金流,提升自身競爭力,不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企業經營萬萬不能“刻舟求劍”,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以及新的消費群體,要有新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畢竟,隨著外部環境變化,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方式也在變化,如果僅僅“回爐”2019年的產品和服務,來應對2023年的消費者,顯然是不夠的。要知道,旅游業未來的行業目標,不是回到2019年,而是再創新高峰。

標簽: 外部環境 相關企業 國內市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