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債|1月地方債發行逾6000億 粵豫魯發行規模位居前列
1月地方債發行規模超六千億元,廣東省發行規模位列第一。與此同時,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預算報告都將防范債務風險列為今年重點工作要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澎湃新聞根據各地財政廳在中國債券網披露的文件統計,今年1月,地方發債規模達6434.93億元,主要為新增債券。具體來看,今年1月,全國發行一般債券規模為1345.915億元,專項債發行規模為4911.8398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券規模為102.6753億元,再融資專項債規模為74.5億元。
2023年1月地方債發行情況
從發行規模來看,廣東、河南、山東三省的發行規模位居前列,其中廣東省1月發行1351.2988億元地方債位列第一。
與去年同期來看,今年1月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有所上升。財政部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全國發行新增債券5837億元,其中一般債券993億元、專項債券4844億元。全國發行再融資債券1152億元,其中一般債券231億元、專項債券921億元。合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89億元,其中一般債券1224億元、專項債券5765億元。
從今年1月地方專項債主要投向來看,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安居工程等為主要的投向領域。關于地方債的投向,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今年年初表示,“將適量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
1月16日,財政部還發布文件提到,“支持地方使用政府一般債券、發行政府專項債券用于符合條件的醫療衛生領域項目建設,做足醫療救治特別是重癥救治的應對準備,著力保障好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澎湃新聞觀察到,在地方債發行有序推進的同時,最近不少省份將防范債務風險寫進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以及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如黑龍江省提到,“將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貴州省提到,“強化法定政府債務管理,嚴格落實政府債券本息償付約束機制。爭取高風險建制市縣降低債務風險試點等政策支持,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置換隱性債務,優化地方債務結構,降低債務成本。”
青海省表示,將嚴格落實“借、用、還、管”相統一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嚴防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持續加大問責處置力度。積極爭取縣級化債試點,多渠道、多手段盤活資金資產,重點化解“非標”債務風險,全力完成年度隱性債務化解任務,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安全可控。
此外,今年1月,北京宣布完成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任務要求。2023年1月15日,《關于北京市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報告提出,“提前三個月完成中央提出的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任務要求”。此前,廣東宣布隱性債務清零。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標簽: 發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