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超額收益持續衰減 量化投資會否調整?四大頭部公司最新解讀:紅利期至少三五年-焦點信息

今年以來,隨著市場持續震蕩以及波動率的下降,量化投資的難度明顯加大,部分量化私募的超額收益不斷衰減,甚至陷入持續的虧損。如何看待今年A股的量化投資?超額收益是否能高于去年?全面注冊制下,量化投資是否會迎來調整?如何展望量化行業的未來?


(資料圖)

近日,由證券時報主辦、長江證券協辦的“2023中國金長江私募基金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靈均投資首席投資官馬志宇、世紀前沿創始人吳敵、艾方資產董事長蔣鍇、黑翼資產創始人、鄒倚天等四位大咖對上述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廣金美好總經理羅山擔任圓桌論壇的主持人。

股票量化具有一定周期性,多策略應對超額衰減

羅山: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無論是做量化策略的私募,還是投資量化策略的資金方,都面臨很大的挑戰。過去幾個月,無論是股票阿爾法策略,還是商品策略,或者套利、T0等策略,有些是市場環境的變化,有些是制度的變化,盈利的效果都不顯著,更沒有哪一個策略有一定的趨勢性的盈利的時間,最好的可能就是震蕩,甚至持續的虧損,前段時間CTA(商品交易顧問)策略就是例子。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面,正好有這個機會請教各位解答疑惑,首先想請馬總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靈均怎么看今年的A股市場?超額收益與去年相比如何,我看到去年還是非常不錯的收益,但是整個市場的確是持續衰減的過程,而且不僅是收益,還有波動也在大幅增加,而且超額收益的持續性越來越差,馬總你是怎么看今年的超額收益?會不會比去年更高一些?

馬志宇:今年現在已經過了將近四個月,如果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我們覺得整個行業投資的難度更大,超額收益相比起去年統計略有下降。今年的投資有一些特點,有些板塊出現比較集中式的上漲,對于量化分散的投資方式,這種市場結構不一定是有利的。此外,我們看到TMT(科技、媒體和通信)、AI(人工智能)板塊的上漲,但是TMT的板塊,因為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表現都比較差,從量化學到一些規律,包括我們說的動量的因子,在這些方面表現都會比較不佳。所以從因子,或者從策略的配置上來講,會有一部分的模型在今年是有一定失效的,所以表現出來今年前幾個月的業績比較一般。

從股票的中頻策略來講,我認為當前幾個月的業績還處在正常范圍之內,相比起2022年四季度來講今年業績尚表現在合理的區間之內。量化策略的超額我認為從長期來看,它的收益應該還是和整個行業的規模是比較明確的函數對應關系。2022年相比起21年規模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到2023年是比較平穩的狀態,包括私募和投資人,現在也比較理性,沒有出現對量化像2021年那樣大量資金涌入的狀態。量化策略如果長期規模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從超額來講,我認為它的業績應該和去年還是可比的。

您剛才問到的穩定性,我觀察到的結果和剛才吳總講的一致,從2022年起,我認為行業內很多管理人已經很明顯的在組合研究或者風險模型上有所加強,對于組合波動率的控制有很明顯的提升,這個也是現在必須要加強的,因為畢竟整個超額是下降的,超額的質量提升就在風險控制上。我也看到,行業對此還是有一定的提升。從長期來講,如果說規模進一步的提升,業績可能還是會進一步面臨挑戰,對于行業內部來講,就像剛才所講,在各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強盡量來應對。

現在如果說行業的難題、挑戰,比如現在我們獲取另類數據,至少其中一部分是想打通量化和非量化的界限,一些主觀的思路或者投資方法的成果也可以整合到量化投資的組合里。另類數據在目前A股市場的覆蓋度、質量都不是非常理想,當然也會有更多的數據商加入,我們自己也有數據團隊,包括各家管理人也都有數據團隊,數據也是需要不斷地積累。可能在今天這個時間點只有一年的數據,兩年后有三年的數據,在那個時候做的策略一定更好,所以這個也是當前股票量化努力的一個方向。

羅山:蔣總是量化行業的老兵,也請蔣總對當下的市場把把脈,看看今年從量化的角度來說有些什么樣的判斷?

蔣鍇:剛才羅總給馬總提了個很好的問題,關于超額。艾方是多資產類別的管理人,還是結合我們做的實際產品管理上的感受,我把羅總前面的問題稍微換一下,現在超額難做了,我換一下,現在量化的收益比以前要難做了。我覺得量化的收益可能并沒有必然會下降,但是我們一個直觀的感受,如果你想達到同樣的收益,可能整個策略的波動就變大了,整個的策略平均夏普率下降,原來我們一個單一策略可以做到2%-3%的夏普,現在單一的策略只能做到1%多一點的夏普,甚至可能CTA都做不到,慢慢就跟海外靠攏,變成零點幾的夏普。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盡量讓產品的收益下滑變慢,保持可以接受的夏普率的水平?我們信奉一個原理,就是在整個資管市場里,唯一的免費午餐就是分散化。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能夠在多個資產類別上做一些探索,其實每個資產類別上做出的策略我們也沒有辦法把它的夏普率再做到以前2%~3%的水平,甚至更高。如果我們在多個資產類別上都沒有相應的研究深度,把它能夠做到1%多一點的夏普水平,把這些策略做一些合適的組合,從而形成組合化的策略產品,這樣我們還可以把整個產品的收益風險比維持在比較好的水平;現在我們除了股票量化策略,還有股票多空策略、CTA策略,另外還做ETF(交易型指數基金)期權、股指期權、商品期權,還有可轉債類別,把這些類別集中在一起,我們在其中幾類策略上在研究的深度,包括行業橫向的比較業績水平還是達到不錯的水平。

綜合起來,在現在的規模體量下相對比較舒服。往后看,我們還是認為未來每家管理人會形成自己的特色,現在在座很多的資金方、合作的代銷渠道,看量化管理人都說你們都是做股票策略的,超額誰高誰低,大家對于量化私募管理人沒有形成獨特的標識。我相信再發展兩三年,尤其對于頭部的量化管理人來說慢慢向美國的對沖市場基金靠攏,大家說起來德劭、Sigma,每家都是做量化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每家的特色在哪里。我相信下一個5-10年大家也會越來越多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資源稟賦。

量化投資不斷進化,行業前景廣闊

羅山:今年A股市場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就是注冊制的全面實施,這也標志著A股市場又走向更加成熟的重要一步。往后看未來十年,A股市場大的趨勢肯定是越來越成熟,在這個背景下,我想請吳總分享一下量化這個行業在未來市場越來越成熟的趨勢下,會面臨什么樣的挑戰?又有哪些機會?

吳敵:注冊制我們覺得是非常好的改變,包括信息披露,這些對我們資本市場都有很好的改善,因為只有很健康、很好的資本市場,我們的參與者才能都賺到錢,我們才有交易量。我們在量化里面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策略,特別是量價類策略,如果一點交易都沒有那就賺不到錢,其實我們衡量一個市場健康也是看市場交易量是不是很活躍。

在注冊制之后,有更多好的公司也能夠上市,其實我們投資的標的可以更多,對我們量化來說,本質來講,除了我們會對一些公司做預測以外,還有個很大的優勢是可以做分散投資,包括很多百億私募的持倉,我們自己來說,500上面的持倉1800只以上,做到注冊制之后有更大的股票池之后,我們能夠投資的標的也更多,這也是我們愿意看到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如果注冊制以后,我相信這個市場也會更加成熟,這時候機構化也會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包括我們剛才說的量價策略,它的衰減在未來3-5年也會不可避免的持續下去。馬總也講我們量化投資并不只是靠量化策略的,我們還有很大一塊本質上量化策略更多是科學化的投資方式,其實我們可以更多的利用一些數據,有點類似于主觀的方式做交易,所以我們也是必須隨著市場進化,我們不可能想象A股市場永遠像2015年一樣不變,而是我們市場也會像美股一樣進化。

我們關注美國的同行,他們這幾年也在不斷地進化,包括他們的另類數據越來越多,在大數據的投入越來越大,這都是我們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在中國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也會越來越快,我們看到這幾年中國市場上數據發展也越來越快,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提供商把反映市場和世界變化的數據提供給我們量化投資。我們現在要做好的基建、好的人才,分析好各種各樣的另類數據,把它反映到對公司、行業量化基本面的變化中來,這是我們面對未來數據大爆炸下量化投資的情況。

羅山:下面想請鄒總展望一下量化行業的未來。

鄒倚天:與自身比,國內量化這幾年發展很快,從最早的“田園時代”已發展到“精細化時代”。與海外成熟市場比,國內量化行業還在快速發展中,還處于成長期。這從交易占比和管理規模可以看出來,目前量化私募基金在全市場占比五分之一左右,量化私募管理規模在整個私募證券行業中也占五分之一左右,比例相對來說不算特別高。放眼全球市場,有中國這種交易量和活躍度的市場非常少。也就美國有這樣的活躍度和交易量,但美國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市場,美國的指數增強策略每年跑贏兩三個點,投資人就非常開心了。

剛才說的頭部量化還有15個點的超額收益,不管是主觀還是量化,各種各樣的策略賺的都是阿爾法。在我看來,國內一定會向著越來越成熟的市場發展,所有的阿爾法未來都會慢慢收斂,這是市場機構化和成熟化的過程。站在當前視角,量化的紅利期包括整個市場阿爾法紅利期應該至少還有三五年的時間。

羅山:馬總對量化行業未來的展望?

馬志宇:首先隨著中國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整個資管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這個是比較明確的。其次我們看量化策略在整個資本行業的配置價值,因為量化策略無論是從獲得超額收益,以及在收益取得的穩定性,包括投資一類資產,我認為無論現在,還是展望未來看,它都是有比較明確的配置價值,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我覺得量化的前景和未來還是會不斷地發展。

我們再從策略的角度來看,實際上當前科技的時代,因為量化策略就是一直想把最新、最前沿的科技用于投資過程中,比如說我們講到機器學習,實際上學術界的研究一直都很早,但是在商業這塊應該在2012年前后,在圖像的識別上,在很多識別分類上超過了人,所以在這塊是有一個比較大的商業上的爆發。量化界就快速地跟進,包括到現在我們都在用機器學習,其實也是受到了很大啟發。

現在我們知道ChatGPT也是非常顛覆性的產品,這一類的產品和技術,今后將會對量化的投資帶來多么大的轉變,現在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這個可能業內也有同行已經開始有所嘗試。所以說從策略的角度,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以及把技術引入到量化投資中,其實未來也會有很多的突破,或者很多可以在做的事情,所以我們覺得從投資技術也好,從市場的發展也好,我覺得量化投資這個行業應該還是前景廣闊的。

羅山:謝謝馬總,幾位量化大佬對量化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但是量化現在已經競爭很激烈,但是有什么事情是競爭不激烈呢?這是不可避免的,我覺得量化最大的優勢還是它有科學的投資理念和框架,通過系統化的方法不斷完善我們對市場的認知,不斷迭代更適應市場的策略,所以我覺得它的發展永無止境,只要市場在,量化投資一定會在。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