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人從眾”,期待多些舒心游 短訊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假期“人從眾”,期待多些舒心游
剛剛過去的“五一”,開啟了旅游市場的火熱“夏天”。經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北京故宮博物院游客如織,西安城墻客流量像“古代攻城”,甘肅敦煌出現了“堵駱駝”……各個景區頻現“人從眾”的壯觀景象,火車一票難買、住宿一房難求、高速路堵車,讓很多游客感嘆假期過得比平時還累。
5天小長假,旅游業井噴式增長,釋放了公眾積攢許久的出游熱情,大大拓寬了文旅消費的區域和場景,彰顯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韌性,為旅游業和社會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信心。
令人遺憾的是,景區熱度直線上升,旅游舒適度未能同步提升。社交平臺上,一方面是說走就走的欣喜,一方面是身心俱疲的吐槽。擠破頭、看人頭的疲憊感,大大拉低了風景的美感;景區檢票口排長隊,就餐、如廁莫不排長龍。一場身體和心靈的放松之旅,往往變成“花錢買罪受”的苦行,不少網友發出“下次再也不在長假出來湊熱鬧”的慨嘆。
扎堆式旅游、打卡式旅游、特種兵式旅游,雖然實現了旅游的愿望,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旅游體驗大打折扣,更背離了休閑度假的初衷??梢灶A見的是,旺盛的旅游需求還在不斷釋放,對各地旅游業的服務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有效分流扎堆游客,怎么讓游客更安心更舒心,怎么把紅紅火火的“假日流量”變成長長久久的“業內留量”,需要更多冷靜思考。
不辜負游客的熱情,需要文旅產品更有精度、服務工作更有溫情。風景名勝數不勝數,論起配套服務的豐富度和便捷性,有多少能稱得上高品質的度假產品?各地文旅活動五花八門,有多少真正考慮并注重貼近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如今景區管理紛紛引進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有些景區依舊要求游客到遠遠的售票亭前排長隊買票再繞回檢票口,令游客深感不便;遑論假日前后,還有強制購物、導游罵人等丑聞。
拓展公眾文化和旅游體驗空間,讓旅游成為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幸福產業,既是為熱情洋溢的旅游業暢通“阻點”,也是“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面對“人從眾”的旅游市場,在政策層面,需要加速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旅游部門及景區管理者則要盡快實現從粗放式到舒適式的提升,比如在開發全域旅游方面下功夫,提前做好預判和管理服務,引導游客避開旅游高峰;從業者應該達成共識:要把老百姓對旅游生活的美好向往,變成實實在在的歡樂體驗,而不是“只看人臉不見風景”的調侃。
旅游下一站應是“舒適體驗”。這個“五一”,是中國旅游市場恢復常態化發展的新轉折點,也應該成為文旅市場苦練內功、優化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旅游服務品質的新起點。(辛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