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守法合規經營底線不能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守法合規經營底線不能破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了50件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其中“蜜胺”發明專利及技術秘密侵權兩案的賠償額高達2.18億元。這是目前人民法院針對同一工程項目判賠額最高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

憑借技術秘密得到上億元的賠償,這在同類侵權判決中并不多見。該案終審判決充分彰顯了人民法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鮮明態度。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創新發展要守法經營。守法合規經營沒有內外之分,更無公私之別。在“蜜胺”侵權案中,權利人為中外合資企業、高新技術民營企業,侵權人之一則是國有上市企業。最高法依法認定國有上市企業侵害中外合資企業和高新技術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并高額判賠,體現了對內資和外資企業、國有和民營企業的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守法合規經營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企業需要把加強合規管理作為防范風險、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素養來培育,夯實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

首先,企業要增強誠信守法意識和合規經營理念,尊重其他經營主體的創新成果,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推動形成良性市場生態。有的企業通過傍名牌、搭便車、蹭熱點等方式提升企業曝光度。一味跟風,容易迷失自我;腳踏實地,才能走向未來。在市場經濟的大舞臺上同臺競技、持續發展,靠的是守正創新的真才實學,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花拳繡腿,剽竊盜取別人的技術成果更不可取。須知,采用不正當競爭手段獲取經濟利益,最終的結果將是損人又害己,得不償失。

其次,企業要根據規模、行業等自身特點不斷加強合規建設,提高管理法治化水平。比如,企業內部要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健全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制度。知識產權具有鮮明的排他性,是企業的“獨門秘籍”。對于產品配方及制造工藝等,企業往往會選擇技術秘密保護,或者在選擇專利保護時進行技術保留。不管哪種方式,只要采取的保密措施得當,企業可以無限期獨占技術、獨享技術紅利,長期處于競爭優勢地位,避免邁入“專利懸崖”,失去專利保護。

基業長青,合規護航。隨著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日益完善,抱有僥幸心理鉆法律空子的企業必將付出慘重代價。企業要積極主動建設守法合規的管理體系,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在依法合規經營中提升競爭力,筑牢守法合規的經營底線,為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李萬祥)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