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野性”追星?網絡應當給中老年人提供更多情緒出口


(資料圖片)

原標題:“野性”追星?網絡應當給中老年人提供更多情緒出口

合拍視頻、送“嘉年華”,點贊打賞、作文表白,甚至有七旬老太為“追愛”跨越千里……近期,大叔大媽的“野性追星”火出了圈。其中,熱度最高的幾位博主,粉絲均超千萬,幾乎每個作品點贊都上萬,多個作品點贊超百萬。如此活躍,放在整個短視頻市場都堪稱“頂流”。

打開這些視頻,似乎沒什么技術含量,挑眉、微笑、對口型,還透著一股土味兒,為何讓人如此上頭?其實答案也很簡單:主打一個“陪伴”。有人于瀏覽時放松了身心,看到“燦爛笑容”“悠然風光”,“一天的疲憊都消失了”;有人于方寸間豐富了生活,與網紅合拍聊天,和網友互動點贊,填補了退休之后的孤寂,“不無聊了”;有人從中找到了情緒出口,在留言評論區拉家常,傾訴心中郁結,互相加油打氣。或許正是直觀感受到了這種熱情,不少年輕人尤其是老人子女態度逐漸變化,從“質疑爸媽”到“理解爸媽”進而“支持爸媽”,“土味一點沒關系”“適度打賞很正常”,甚至直接下場“教爸媽合拍加特效”。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的“情緒價值”不斷被挖掘,持續風靡。無論是好玩有趣的短視頻,督促上進的“云監工”,還是排遣寂寞的“聊天搭子”,祈求好運的“轉運錦鯉”……琳瑯滿目的情緒產品,對接著不同人群、不同訴求,其中當然也包括中老年人。說到底,盡管隔著屏幕,但那些線上互動日常,確實給受眾帶來了陪伴感、需求感、滿足感。一些博主看準中老年人審美,減弱其與網絡社會的疏離感,讓其找到情感歸屬,走紅也是意料之中。

當然,互聯網上魚龍混雜。中老年人觸網經驗相對不足,財力積蓄相對殷實,更易成為鉆營詐騙之徒的目標,此前就有不少“假明星”詐騙團伙圍獵大媽大叔的案例曝光。讓中老年人放心上網,監管必須有更大作為。尤其是網絡平臺,作為內容承載地、線上線下交流的媒介,應當承擔起必要的社會責任。針對較為弱勢的中老年人群體,不妨多一些安全加持。比如,對打賞過頻過多的行為予以彈窗提醒,增加面向中老年受眾賬號的審查力度,等等。

中老年人“野性”追星,無需大驚小怪,確需盡心護航。把市場的交給市場,把規范的交給規范,為他們找尋更多撫慰身心、愉悅自我之地,拓展的是中老年群體的生活邊界,也是對網絡生活的豐富。(田聞之)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