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作者“侵權”自己?碰瓷式維權還有多少“黑洞”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作者“侵權”自己?碰瓷式維權還有多少“黑洞”

發自己拍的照片還能被告侵權?這樣離譜的事,還真被星空攝影師戴建峰遇到了。據報道,8月15日,戴建峰接到視覺中國電話,稱其公眾號侵權使用了對方173張照片,需要賠償8萬多元。戴建峰查閱郵件后發現,視覺中國宣稱侵權的照片,大部分是他自己拍攝的;他所拍攝的所有照片,都不涉及與視覺中國的合作。

當日晚間,視覺中國緊急回應稱這是個“誤會”,涉事圖片系該攝影師授權某境外圖片庫銷售,該圖片庫又將圖片授權給一家美國公司銷售,視覺中國則是這家美國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合作伙伴,因此擁有圖片的銷售權利。對此番解釋,戴建峰表示不接受,經他與境外圖片庫核實,視覺中國沒有相關作品的版權,美國公司也無權將他的作品再次轉授。

視覺中國的回應,看似授權鏈條清晰完整,但也表明只是銷售中介;攝影師披露的信息則表明,侵權的一方恰恰是視覺中國。那么,視覺中國維的哪門子著作權?無權維權,豈不是冒名維權?一開口就索賠8萬多元,又到底是維權還是碰瓷?到底是攝影師“誤會”了視覺中國的經營方式,還是視覺中國“誤會”了版權本該屬于作者?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戴建峰的帖文下,《中國國家天文》雜志官微稱,“我們也收到過類似電話,諸如美國航天局NASA發布的公版圖片都算作他們的版權”;多家知名公司官微紛紛表態,自己家的商業圖標竟然成了視覺中國的版權圖;不少網友吐槽,如果遇到索賠,怎么知道網站有沒有圖片權益?

其實,視覺中國碰瓷式維權有舊賬在身。維權維到原作者頭上,或許只是小概率事件,卻揭露出視覺中國靠維權創收的致富經。2019年4月,視覺中國因將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納入自家圖庫而引發眾怒,甚至一度肆無忌憚地將國旗和國徽的圖片納入版權圖庫。需要追問的是,近年來,視覺中國發出多少索賠郵件,其中,還有沒有拿著別人的版權去維權的案例?即使真的有人盜用了原作者的圖片,可視覺中國連原作者是誰都不知道,怎么維護原作者的著作權?維權得來的錢有多少分給了真正的作者?

近些年,中國知識產權制度不斷優化與完善,公眾的產權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作為知名圖片公司,保護知識產權措施越嚴格越好,對侵權行為不依不饒也能體現態度。保護知識產權的必要性,無人質疑;但是像這種碰瓷式維權,只會破壞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不是幌子,不能一面侵犯原作者的合法權益,一面又對合理使用者大搞維權;更不能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的心理,鉆版權保護的空子,把法務當商務,撈一筆是一筆。4年前因為“黑洞事件”,視覺中國受到網信部門約談,網站曾經暫時關閉。其負責人當時表示,將全面徹底整改,自覺接受社會及網民監督。向原作者索賠的荒唐一幕表明,視覺中國依舊存在維權“黑洞”,對版權保護還是“誤會”多多。

為了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也為了圖片網站的健康發展,監管部門應該督促平臺對產品進行全面篩查,確保權屬關系符合法律規定;同時進一步細化版權保護細則,不讓此類維權挫傷創作熱情,更不讓版權保護陷入“黑洞”。(實習記者 李霞)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