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以APP備案提升監管效能


【資料圖】

原標題:以APP備案提升監管效能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要求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APP主辦者,應當依照相關規定履行備案手續,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不得從事APP互聯網信息服務。(8月9日中國新聞網)

若想知道“APP備案是啥”,不妨先了解網站備案。只需將網頁拖至最下方,那里通常都有一個不大明顯但至關重要的ICP證號,它既是網站經營的許可證,也可以簡單理解為網站“備案號”。所謂“APP備案”正是如此——“在APP顯著位置標明其備案編號”。

實際上,這一做法始于互聯網野蠻生長的時代。為加強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的規范管理,自2000年起,電信主管部門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對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網站開展備案核準工作(即ICP備案)。這也為互聯網行業尤其是網站的規范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眼下,APP已成為互聯網信息服務的重要載體,讓其參照網站備案的方式向主管部門履行備案手續,既合情合理,也是進一步做好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的必要手段。

“APP備案”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打擊電信詐騙。近年來,利用APP詐騙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主要犯罪手段之一。因為移動互聯網更為便捷、隱蔽的特性,常常讓APP詐騙無孔不入的同時,又可能讓監管“無從下手”,其危害性更加難以預估。前不久宣判的“8.07”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中,犯罪分子通過兩個偽裝金融APP來進行投資詐騙,其中第一個詐騙APP被關閉僅兩個月后,第二個詐騙APP換個馬甲就“重出江湖”了。可見,積極組織開展“APP備案”工作,著力提升對APP監管效能,刻不容緩。

此外,應警惕掛羊頭賣狗肉的小動作——報備與實際不符。此前蘋果商店涌現的大量擦邊球APP,就先以正常名稱、內容報備上架,通過審核后再通過采用網頁轉碼的方式進行加載,加入違規內容。這好比APP看上去“人畜無害”,可一旦聯網,內容就“無法無天”。對此,需要壓實“上游”責任,正如《通知》強調,網絡接入服務提供者、分發平臺等,應當建立健全違法違規信息監測和處置機制,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其實,讓違規APP“斷網”,也正是“APP備案”的最終目的。(陳文杰)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