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規范“上門經濟”需要“敞開大門”


【資料圖】

原標題:規范“上門經濟”需要“敞開大門”

上門按摩、上門私教健身、上門代廚……近來,“上門經濟”成為許多人追求效率與便利的新潮流。即消費者足不出戶,通過互聯網平臺或社交媒體等渠道,將過去在門店才能享受到的服務“搬”到家中。

與傳統的上門保潔、上門維修不同,新興上門服務是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覺得飯店吃飯貴、外賣不健康,自己做又嫌麻煩,于是找個代廚在家做飯;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去店里消費,就請技師上門按摩;出門在外,不想把寵物送到陌生環境寄養,就請人上門喂養,等等。分散化、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催生了上門服務市場。得益于互聯網高效對接供需兩端,上門服務發展成一定規模,就形成了“上門經濟”。

作為一種新業態,“上門經濟”相關的行業標準、市場規范相對不足。一些服務人員未經過專業培訓,不具備相關資質條件,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從業人員沒有加入正規公司或平臺,純粹是自己單干,因此,消費者面臨較大風險。甚至個別上門服務有些“曖昧”,導致職業偏見產生。現實中,有提供上門私教健身服務的女教練標注“只接女顧客訂單”,也有男技師的選擇頁面直接點明“不接女性訂單”,客戶在選擇從業者的同時,一些從業者也在選擇客戶,雙方都有顧慮。

“上門經濟”要想突破當前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必須跨越互信門檻。雙方缺乏安全感,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服務品類缺乏統一的服務流程、質量標準和行業規范,一旦雙方發生勞動糾紛,相關的侵權責任認定、權益保護難以得到高效解決;另一方面,“上門經濟”發生在“門內”,私密空間更涉及隱私、人身安全等諸多問題。尤其是完全單干的個人從業者和消費者發生糾紛時,監管溯源、維權取證難度更大。

解決行業痛點和監管盲點的關鍵在于,“敞開大門”,讓服務過程可溯源。同樣是密閉空間,同樣是點對點溝通、服務,網約車讓監管“走進車內”的重要方式就是全程錄音。不少上門喂寵從業者建議客戶安裝監控,或者自己全程錄像,也是防風險之舉。究其本質,就是要實現全過程可追溯,這是事后追責的依據,也是事前事中的保障,這對缺乏平臺監督的個人從業者來說尤為重要。上門服務平臺還可通過信用機制等方式,增進供需雙方互信,保護雙方權益。(維辰)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