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輕簡化智慧滴灌技術助力農作物高產優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示范區的農作物長勢非常好,今年有望取得高產優質的應用效果。”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七師副師長彭勇激動地對前來調研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等專家說。

彭勇說的應用效果指的是中國農業大學輕簡化智慧滴灌技術示范應用的情況。該成果由中國農業大學李云開教授團隊研究開發,構建了集田間環境信息感知、數據遠程傳輸、水肥智慧決策、高效精準實施為一體的輕簡化智慧滴灌技術,先后獲美國發明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21項,今年3月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示范應用,示范面積4827畝。

專家組詳細查看了示范區關鍵技術產品和農作物長勢,現場調研后,就輕簡化智慧滴灌技術示范與七師高效節水灌溉發展開展了研討與交流。

七師政委李華斌指出,七師現有耕地260萬畝,農業發展受水資源短缺嚴重約束,大力發展智慧滴灌等高水效農業新技術是保障師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新技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28團政委李華介紹,從目前應用來看,該技術已經展示出良好的節水效應,截至目前已實現節水36m3/畝,毛管鋪設長度由傳統模式的50—60米變為輕簡化模式的110米,每個輪灌組控制面積由6.5畝擴大為16.7畝,田間出水樁、閥門、地面支管等同比減少了近65%,再加上以自動控制閥門代替人工控制大幅減少了勞動力投入,對比傳統滴灌模式節約材料、人工、水肥等投入成本48—50元。

“水是制約新疆農業發展的牛鼻子,發展高水效農業是破解新疆農業用水短缺與農產品持續穩產高產矛盾的關鍵。”聽完介紹,康紹忠院士也難掩欣喜之情,他對技術示范效果和七師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表示肯定,“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通過節水科技賦能,打造新疆智慧滴灌示范樣板,以科技創新引領節水工作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農業技術處處長吳勇認為,該技術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智慧化農業轉型的一次成功探索,實現了用水效率、作物單產與農民收入三方面的同步增長。

“與傳統滴灌模式相比,示范區節水效果已初步顯現,”水利部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節水處副處長徐磊說,這是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到祖國的大地上”。

李云開表示,下一步將通過持續優化創新與智慧滴灌相適應的鑒選作物品種、密植農藝栽培、合理水肥管理以及全程機械等關鍵技術,打造新疆滴灌新模式。

(受訪者供圖)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