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未成年人模式“分齡”,有助于適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未成年人模式“分齡”,有助于適齡

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征求意見稿劃分5個年齡區間,要求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程序以及應用程序分發平臺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為不同年齡階段用戶提供適合其身心發展的信息和服務。

如今,網絡幾乎無處不在,未成年人在很小的年紀就“觸網”。但網絡內容良莠不齊,還要防止網絡沉迷,未成年人“如何上網”是家長關心、社會關注的一個問題。“青少年模式”的誕生,就是為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足。比如,一些平臺開啟“青少年模式”后,內容枯燥單調,適齡化內容缺失。

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認知能力、興趣愛好、信息需求等都會有較大差異,5歲的幼童和15歲的中學生,看得懂的內容、喜歡看的內容當然會不一樣。如果“一刀切”,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年齡未成年人的需求,也會使“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此次征求意見稿明確“分齡原則”,不僅要求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為未成年人提供分齡內容服務,打造專屬內容池,還在使用時長管理、下載安全等方面根據年齡提出不同限制,有助于“未成年人模式”更加適齡,既“能用管用”,也“好用愛用”。

對于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需要軟硬件提供者擔負起社會責任,在防沉迷機制、內容池建設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精細化的服務,也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有研究報告顯示,家庭環境會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上網動機強度,父母對子女越了解、親子互動越頻繁、親子關系越親近,未成年人會越少依賴網絡使用來滿足心理需要,上網動機減弱。多方合力,才能讓網絡在未成年人成長中發揮更多的正向作用。(紀玉)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