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填補應用空白 國內首個輸電移相器工程在揚投運


(相關資料圖)

近日,我國首個輸電移相器工程——揚州220千伏平安變110千伏輸電移相器示范工程在寶應正式投運,可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10萬千瓦,相當于當地總用電負荷的16%。該工程的投運,不僅讓寶應居民用電“含綠量”更高,而且為國內用電需求大、新能源裝機多、電網飽和度高等地區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

移相器是一種電網潮流控制裝置,可靈活控制電能輸送。近年來,江蘇新能源快速增長,截至目前裝機容量超5700萬千瓦,占比超過30%。但新能源發電受氣象因素影響,波動性大,規模化并網后引起電網潮流變化,影響輸供電安全和電網運行經濟性。

為滿足新能源發電并網和輸送,傳統方式是擴建主變、增加變壓器容量、新建輸電走廊等,以增加新能源送出通道和能力,但需要占用土地資源,且投資大、施工周期長。“移相器造價低、占地小、運維簡易,可靈活控制電能傳輸大小、方向,配合已有輸電線路,將新能源輸送至電能消費集中地區。”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程亮說。

2022年,國網江蘇電力選取風、光資源豐富的寶應為試點,率先開展輸電移相器科技示范工程建設,通過在寶應主城區和東部城區兩座220千伏變電站之間的110千伏聯絡線加裝1臺移相器,形成一個雙向控制的“智能閥門”,對電能進行靈活控制。當新能源發電在滿足就地用電還有富余時,移相器可將電能“引流”到主城區用電負荷中心。

“相較于擴建主變等傳統方式,揚州平安變移相器可縮減建設成本約50%,提升電網供電能力16%。移相器工程的投運填補了我國經濟緊湊型潮流控制技術的應用空白,代表我國全面掌握了高可靠、緊湊型移相器關鍵技術,實現了該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國網江蘇電科院副院長李群介紹。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