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息!“八小時外”監督別光靠“街拍”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八小時外”監督別光靠“街拍”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日,“國企總經理與女子牽手逛街被拍”事件持續發酵,成為輿論熱點。作為領導干部不嚴于律己、放縱自我、作風不端,必然難以被廣大群眾接受。所謂,“紙包不住火”,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不得不說,這次“街拍”在挖掘領導干部不正之風上立下了“功勞”,但是延伸出一個關于加強干部監督管理的話題,不得不重視。現實工作中,不乏少數領導干部“八小時外”放松自我要求,肆意妄為、投機取巧,自認為“沒人發現”,導致信仰松塌、黨性失守、行為出格。
作風建設在路上,更在監督上。如何架構起“八小時外”的監督堤壩,讓干部監督“探頭”無處不在,是各級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必須面對的課題。事實上,不乏少數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畏懼談“監督”,害怕得罪人,甚至錯誤認為“八小時外”是“私人時間”“個人專屬”,于是降低要求、放松標準,甚至違規觸紀、作風不軌。正是由于這種錯誤觀念,反而證實了加強干部“八小時外”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好干部是“管”出來的,“管”得事事、處處、時時。隨著各項機制不斷完善,領導干部權力日益規范,“事事”有監督、辦事講程序已然成為一種自覺。但是,“八小時外”的監督就顯得相對薄弱,領導干部無人時、獨處時、“八小時外”等難免會成為監督“空白地帶”。這次事件也從側面說明,光靠領導干部加強自我修養遠遠不夠,組織監督探頭、社會監督觸角、群眾監督“雪眼”同樣要鋪設和安裝到位。此外,“牽手門”也給輿論監督打了個樣,抓好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正確輿論引導力量同樣不容小覷。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街拍”一次,只能處理一人。構建綠色生態、風清氣爽的政治風氣,必然要有常態長效的機制保障,以制度生命力為政治生態保駕護航。且知,黨員干部形象直接關系黨群、干群關系。尤其在網絡信息化時代,領導干部作風不端、“包養小三”等扎眼字眼,更會在網絡形成“震蕩”效應,嚴重影響黨員干部形象,加重傷害群眾感情。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所以,建立涵蓋組織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一體化的干部監督管理體系勢在必行,特別是緊扣“八小時外”的黑影盲區,讓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一言一行皆在陽光下運行。讓接受監督成為一種政治意識、政治品質、政治自覺,一方面可以做到事前提醒、教育,懲前毖后、挽救同志;另一方面形成震懾作用,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呼喚敬畏之心和虔誠態度,方能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總之,干部監督是大課題,不能光靠“街拍”,而應發揮制度力量塑造新風。(段官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