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莫找樓里“老中醫”|全球速看
【資料圖】
原標題:看病莫找樓里“老中醫”
據法治日報報道,大興舊宮一小區曾有一個號稱“古法懸灸技術”傳人的“老中醫”,自稱實踐摸索了30年、針灸有效,診療費高昂。然而,有患者發現該“老中醫”居然分不清穴位,連行醫資格證都沒有;有居民吃了他開的藥,不僅沒效果還惡心頭暈。在患者的不斷質疑中,這名“老中醫”匆匆退租,沒了蹤影。
炫目的頭銜,不過是為營造神醫光環,高收費才是真正目的。近年來,藏在居民樓的“老中醫”還真不少,靠口耳相傳招徠生意,居然不乏市民前往問診。從坑人保健品到低廉“中藥貼”,偽中醫的這些把戲,市民已經很熟悉,沒想到他們又把陣地轉移到了居民樓,既逃避監管,又方便卷鋪蓋走人。偽中醫溜之大吉,可居民平白遭受經濟損失甚至身體損失,尤其是一些容易被騙的老年人,多是有病在身,哪里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據報道,混跡居民樓里的偽中醫,有的把食字號產品標成藥食同源,甚至賣假藥;有的學點皮毛、沒有執業資格就敢給人看病。售賣假藥、無證行醫都涉嫌違法。偽中醫是從哪里得來的三無藥品,誰在暗中制售?行醫資格都沒有怎么把招牌掛起來的?被人發現后為什么可以全身而退?江湖騙子背后還有一個“江湖”,才是更大的隱患。
一再出現的偽中醫,既嚴重危害市民的身體健康,也不斷擾亂公眾對中醫的認知。近年來,國家嚴厲打擊偽中醫,公布了多起典型案例,取得了一定成效。偽中醫在不斷更換巢穴,甚至延伸產業鏈,對此,監管也應該及時跟進。比如有專業人士提出,可以通過建立信用懲戒機制,將無證行醫者與信用制度掛鉤,形成威懾;暢通市民投訴渠道;明確各主管部門職責,避免監管空白、責任推諉等。通過多措并舉,點中偽中醫的行騙穴位,讓偽中醫不敢騙、不能騙。
對居民來說,就診時記得擦亮眼睛,認準正規機構、查清診療資質。分不清穴位的偽中醫,從“舊宮”趕出去,也不能在“新宮”給他們留地兒。(張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