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院食品”之病,該治_全球觀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農科院食品”之病,該治
在電商平臺上,貼有“農科院”和“農大”標簽的食品銷量很高。但有媒體調查發現,這些產品中,有的不僅質量難以保證,而且跟“農大”“農科院”等科研院所毫無關系。對于這些冒用名頭的行為,監管部門要主動出擊,科研院所也該敢于維權。
消費者普遍對科研院所很信任,在很多人眼里,農科院、農業大學研發或推薦的食品,是安全、健康、營養的代名詞。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機,動起了歪腦筋。比如,一款打著農科院旗號的炸土豆片,營養成分表標明每100克土豆片含脂肪35.1克,比普通薯片的脂肪含量還高。在產品頁面下方,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本商品鏈接詳情頁面、主圖、視頻、標題等介紹中包含的“農科院”字樣均是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在記者的追問下,客服只是一味強調“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持”。
而在另一家售賣“農大”蔬菜卷的網店,商品包裝上顯示,這款蔬菜卷得到了“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技術支持”。客服也聲稱,產品“用到了東北農大食品學院的技術”。但記者隨后向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求證時,院方卻說“不了解相關情況”。
“農科院食品”亂象不僅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還對不少農業科研院所的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時出手,對“傍名牌”宣傳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形成懲罰一個、警示一片的監督效果。
今年,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多次對一些生產“農科院食品”的企業開展專項調查,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并向相關廠家和農科院、農業大學發出詢問函。這種做法值得學習。同時,對貼上“農大”“農科院”標簽的食品,要強化質檢,把好產品上市關;簡化打假維權程序,降低打假維權成本,鼓勵消費者舉報虛假宣傳行為。
各地相關科研院所也要珍惜聲譽,對于確有合作關系的企業,要嚴把產品質量關,切忌盲目搞聯合研發、貼牌生產。如果科研牌子淪為商家賺錢的幌子,無論與企業有無合作,都要敢于維權、主動發聲。這不僅是自我保護,也是對消費者和市場負責。(何勇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