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的衣服還要退,公德意識不能成為大學教育的短板_動態
【資料圖】
原標題:穿過的衣服還要退,公德意識不能成為大學教育的短板
據《大河報》報道,近日,自稱是網店老板的網友@哈**單發文并曬出訂單截圖,稱山西工商學院學生購買約43單文化衫,疑似40名學生在演出結束后集體退貨。網店老板發文被網友轉發,引發關注。6月4日,該網店老板5月31日發布的動態稱問題已解決,動態全文:“謝謝大家的關心。學校管事的老師也聯系過我了,已經和平解決了。再次感謝大家!感謝大家,謝謝。”
在評論區,該網店老板介紹了事情經過。5月30日下午,網店老板得知店鋪收到大批量退貨,這些衣服有穿過、洗過的痕跡,會影響二次銷售。隨即,網店老板嘗試聯系退貨的學生,無人接聽電話,老板便嘗試聯系學校,也沒能聯系上。接著,老板聯系一名沒退單的學生,該學生接聽了電話,并答應幫忙聯系其他學生。當天晚上9點,該學生將衣服退款打給網店老板并道歉。網店老板答應刪除相關發文,并將衣服免郵發回。5月31日,山西工商學院一名老師給網店老板致歉。
大學生是成年消費者,既有權利享受市場經濟所賦予的經濟活動自由,通過合法的交易平臺購買物品,并按照制度給予的保障,進行退換貨活動,但是也必須遵守制度的規定,不得采用欺詐手段損害經營方的正當利益。而根據《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規定,消費者退回的商品應當完好;服裝商標標識被摘、標識被剪,商品受污、受損、導致商品價值貶損較大的,視為商品不完好。據店主描述,學生所購衣服有穿過、洗過的痕跡,已經影響二次銷售。如上述描述屬實,顯然不適用7天無理由退貨,學生的退貨行為已經涉嫌違反法律規定了。
按照道理說,買衣服的大學生們不可能不知道,使用過的衣服不能再去申請退貨了,這既不合法也不道德,至于為什么還要堅持退貨,不外乎是一種僥幸心理在作怪:能退當然好,不能退就拉倒。這種僥幸心理,折射出目前大學教育的一種隱憂,在引導學生獲得市場化生存能力的同時,淡化了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學生要長大,懂得各種技能,更要成“人”,知書達理,尊重他人,也為社會所尊重。
回溯歷史,大學教育的初始,是為了給社會培養紳士階層服務的。當然,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大學教育的使命已經不再限于為社會培養精英人才了。但是,教育對象的紳士精神培養目標應該不能丟掉。而紳士精神的內核,就是良好的自身修養所表現出的人格之美,是恪守諾言,尊重法規,是一種是社會有序化的文化精神。
大學教育作為在校教育的終端出口,其人才的規格層次應該是高于普通社會群體的,良好的自身修養,不應該成為一種標配嗎?當我們為那些見義勇為的大學生而落淚時,當我們為那些在志愿服務一線流汗又流淚的大學生們而感動時,這些為了雞毛蒜皮利益而損害社會公平的大學生們,你們不該羞愧嗎?(朱小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