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我們反對白幼瘦審美霸權,并非白幼瘦本身-每日播報


(資料圖)

原標題:我們反對白幼瘦審美霸權,并非白幼瘦本身

從先秦的“碩欣”之美、唐朝的“豐腴”之美、宋代的“纖瘦”之美再到民國的“窈窕”之美。每一個時代烙印下獨特的審美趨勢。縱觀現今的社會現象“BM風的衣服”“白如雪的皮膚”“螞蟻腰的追逐”,不可否認,白幼瘦的審美觀念形塑著無數個體的行為實踐,成為了美的流行標準。

但和前朝所不同的是人們的主體意識開始覺醒,無數的微光也同樣聚合起來。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們大方秀出自己“不完美”的部位,展示自己“瑕疵”的皮膚。毫無疑問,雖然“白幼瘦”依舊大行其道,但“審美多元”已然成為時代的共識,我們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美的可能性。

意外的是白幼瘦審美本身也被人們從多元的審美觀中割席。“白幼瘦審美,惡毒的存在”“白幼瘦就是一種畸形審美”“白幼瘦的女生看起來就好控制”,甚至出現有網友在膚白纖細的博主下指責“其不自信”“縱容審美定式”卻又在美黑博主下夸贊其“洋氣”“美的健康”這種捧殺行為。毫無疑問,白幼瘦審美成為了極具貶義色彩的標簽。

那人們在抵抗白幼瘦審美時,到底在抵抗著什么?回歸白幼瘦本身,白幼瘦能指為白皙幼態纖細的形象建構,同時隱喻著了男權社會的凝視。“男人行動,女人顯現”父權制社會下,女性作為他者而被評價被凝視,其作為審美符號而彰顯出男性的審美傾向。這樣的客體化地位下,女性主體意識喪失,潛移默化的接受外來的規訓和自我規訓。有人認為“白幼瘦”代表著易掌控,滿足男性居于強權位置的需求。于是看到了架構在白幼瘦后的男權邏輯的人們便要求推翻它的審美霸權用以儀式性完成對于男權意識形態的抗爭。

誠然擺脫社會凝視無可厚非,但是道路卻有所偏頗。 首先審美是人類感知美的能力,沒有三六九等之分,亦無是非黑白之分。每個人對于美的定義不同,追求也就不同。用否定他者眼中的審美來彰顯其他群體的審美觀又何嘗不是一種壓迫?再者,因為白幼瘦審美背后的產生邏輯,而盲目將女性的類型也凝結成為刻板印象。白幼瘦審美就是弱者審美,白幼瘦女性就是弱者姿態。就如同將女性化妝等同于媚男一樣,這又何嘗不是對女性的另一種貼標簽。可悲的是在不斷的輿論規訓中,無論審美的趨勢如何流變,總有一部分女性會成為這場風潮之下的靶子,承擔著被誤解的隱痛。

這樣看來并不是審美多元,這反而是將審美收束成除了白幼瘦之外的又一定式。所設想的“美美與共”愿景不但沒有實現,反而在溢出的“白幼瘦”話語征伐中而嚴重失焦。

其實,我們所要反對的是白幼瘦審美霸權的社會風氣,并不是白幼瘦審美本身;是促就“白幼瘦”審美單一化的標準,也不是白幼瘦審美之下的那些個體;是那些企圖規定何種審美才為美的推手,而不是選擇白幼瘦審美的女孩們。如果這些因素依舊存在,那么就算不是“白幼瘦”審美,也會有另一種審美風向襲來成為人們的擁泵。那么我們從未逃脫規訓,也會一直處于凝視之中。(黃喜)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