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速看料】公開透明才能平息質疑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公開透明才能平息質疑

一個鴨脖,居然攪得網上沸沸揚揚。近日,江西某職院學生在食堂就餐時,發現飯菜里有異物疑似“老鼠頭”,隨即將視頻發布網上,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隨后,學院官微發布通報稱,飯菜中的“異物”確認為鴨脖,學生也隨后發布視頻進行澄清。

輿論由此引爆。網友們開始了造詞游戲,調侃說,古有“指鹿為馬”,今有“指鼠為鴨”。隨后,南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始介入,經過工作人員核實,確實是鴨脖。

看來這是一場誤會,“像”和“是”終究不是一回事。至此,相關各方都已經作出回應,異物到底是老鼠頭還是鴨脖,也見了分曉。然而,大眾的不滿和懷疑并未完全平息。網上圍繞此事的遣詞造句,從“指鼠為鴨”直接衍生為一個古怪的新詞:鼠鼠鴨。

各方都證實是鴨脖,為何仍有大量網友不相信?首先,校方在這個事情上沒有尋求正常的解決之道。學生說是“老鼠頭”,學校應該先固定證據,找第三方調查公布結論,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可學校為了盡快平息輿論,自己先通報得出結果,還拉著當事學生一起表態,這就把整個事情的順序搞反了。自己先有了結論,再去送檢,在這樣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難免不令人生疑。

其次,食物中出現的異物到底是“老鼠頭”還是鴨脖或者其他,其實鑒別并不是一件難事。面對學生的質疑和網絡上的聲音,學校應該抱著公開透明的態度來處理。把整個操作過程展示給大家看,并提供完整的證據鏈條。同時邀請學生代表參與其中。這樣才能有效回應質疑。

再者,網友們查詢資料發現,該校不是第一次出現“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學校食堂清潔間曾因出現過老鼠,被相關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執法。當時學校的表態和處置方式曾經引發不滿。因此,網友對同類事件相當敏感,認為學校此次辟謠就是在打馬虎眼,缺乏相當的可信度。

說到底,這是公眾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和敏感。在當下,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已經日益凸顯為重要問題。公眾固然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觀,但事關舌尖上的安全,沒有展示調查過程,也沒有出具權威報告,確實很難讓人相信單方的說法。至此,明白了輿論因何發酵,還請理解公眾對一個鴨脖的敏感。(陳江)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