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下好6G研發“先手棋”


【資料圖】

原標題:下好6G研發“先手棋”

日前,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表示,要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搶占未來發展新優勢,消息既出,引發業內高度關注。

每逢這類新聞,網上總會出現一種聲音:5G都還沒整明白呢,何必急著搞6G?的確,對不少人來說,6G還只是一個概念,有此疑問不足為奇。但在宏觀的決策層面,根據通信產業“用一代、做一代、看一代”的發展規律,適度超前非常必要。比如,我國5G商用在2019年正式啟航,事實上,早在2013年,相關布局就已經著手。從2G的跟隨、3G的突破、4G的并跑再到5G的引領,一條重要經驗貫穿其中——寧愿路等車,不能車等路,下好先手棋,方能打好主動仗。

從各方面來看,我國搶跑6G賽道的時機已然成熟。技術基礎上,5G技術4年來的成功商用和持續演進,為6G“大廈”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地基”。今年4月,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在京完成國內首次太赫茲軌道角動量的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最大限度提升帶寬利用率,這項關鍵突破也就意味著,6G商用已提上日程;產業基礎上,我國數字經濟近年來已實現跨越式發展,賦能千行百業成效顯著,規模僅次于美國,而要繼續做大做強,就必須夯實“數字底座”、打通信息大動脈,工信部此番明確力挺,用意不難想見。

正如數實融合不是兩種經濟形態的簡單相加,6G相比5G而言也不只是簡單的升級,而是深層次的變革。業界認為,如果說高速率、低時延的5G開啟了“萬物互聯”的新紀元,那么網絡架構通感算一體化、覆蓋范圍海陸空一體化的6G,則有望成為“萬物智聯”的答案,在智能城市、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領域大展身手。理論上,6G的傳輸能力將比后者提升100倍,但“快”并非它的賣點。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所言,更大的意義在于,它能覆蓋5G到不了的地方,將許多目前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早在2020年北京、廣東等地就陸續出臺文件,提前布局6G產業,這是一種共識,也是一份默契。如《廣東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深圳將作為廣東6G建設研究中心,構建世界首個以鏈路層虛擬化為基礎的深度虛擬網絡。當然,考慮到當下5G的應用現實,太赫茲頻段的6G帶來的終端成本、功耗等問題,也是技術推進中需要著力克服的瓶頸。

浪潮澎湃,未來已來。據業界預計,6G將在2030年邁入大規模商用階段。開拓多元應用場景、助推經濟“換擋提速”、從一步領先到步步領先……在想象力可及的未來,6G技術能否衍生出更多驚喜和可能,我們拭目以待。(高維)

標簽:

相關閱讀